背!
沈吉不让他再背一遍,问道:“论语抄完了吗?”
“还没有。”庄毅恭敬的回答。
四书五经大全的论语,不是纯粹的论语,而是朱熹的论语集注。
每句话后面一大篇注解,字数是原版的好几倍。
一晚上根本抄不完。
“记住多少?”沈吉又问。
“抄的,记住了三四成。”庄毅继续谦虚。
沈吉从袖子里拿出一本线装书,随意翻开居前的一页,“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后面的内容。”
“佾,音逸。季氏,鲁大夫季孙氏也。佾,舞列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
把整篇八佾第三全部背出来。
沈吉震惊了:“你抄一遍就记住了?”
“学生只记得抄写的部分。”庄毅作揖。
这话,沈吉打死也不信。
他算是看明白了,眼前的八岁孩童,比他想的厉害很多。
不是一块璞玉,而是凤凰。
凤鸣九天!
沈吉左右看看,才问:“老实告诉夫子,你是不是想去时文馆?”
“晚辈才学两天,哪能去时文馆!”
“呵呵,本书院向来因材施教,若是你真的有写时文的本事,去时文馆有何不可?”
“夫子,”庄毅恭敬施了一礼,“晚辈想先把四书五经大全抄一遍,还有律例,制、诰等等。”
听着内容很多,似乎需要很长时间,但落在沈吉耳朵里,已经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此子刚才说的内容,全部和科举有关,难道他要考功名!
才来几天,就有这本事。
既如此,干嘛不在家里学习,非要花钱来这里?
看来得去他家看看,沈吉想到这里,便没有再强求。
庄毅回到座位,拿起笔,准备继续抄禹贡。
“不用抄了,以后课上,你就只抄书吧。”
“多谢夫子。”
上课后,庄毅真的是抄书,完全没听夫子在讲什么。
孙瑜在旁边看着,还以为是因为庄毅家贫,夫子让他抄书,省了买四书五经大全的钱。
于是,在课间给了庄毅一套四书五经大全。
“师兄,这……我!”
“读书人怎么能没有书!这套书已经旧了,师弟别嫌弃。”
“多谢师兄。”庄毅喜滋滋的收下。
转头就去找夫子,借律例,课上继续抄写。
孙瑜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