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好走了过去。
先生带着他,来到了问津书院里的一片湖。
一片……湖!
先生面对飘荡的湖水,慨然道:“我幼时家庭穷苦,只能在这片湖的对岸练字,直至学有所成。”
庄毅心有戚戚焉。
先生从大石一侧取出黑色木板,简陋毛笔和竹筒:“练字很费纸,就用木板代替,笔是竹子加猪毛做的,你拿着练字。”
庄毅接过,看着简陋,心里沉甸甸的。
这就是古代书生的重量啊!
先生又拿出一张字帖,是用馆阁体写的千字文,递给他。
“好好练,直到下课才准许离开。”先生鼓励道,“将来,你一定会有出息。”
庄毅道了一声谢,墨湖先生转身离开。
目送夫子消失在视野里,庄毅把黑木板放在石头上,用竹筒装了墨湖里的清水,坐在石头上,用笔开始练字。
练的是馆阁体。
但主要目的不是练字,而是练腕力。
这一世的庄毅,毕竟是童子,时间一长,写的字就不一定好。
童试的考试内容和字数都有限。
对腕力要求不高,等到岁试、科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的时候,一堂考的内容极多。
与其临时抱佛脚,还不如脚踏实地的练。
庄毅一边认真练字,一边在想,这个办法真好,携带也方便,回去以后也弄这么一套。
完全没有注意到,背后有人在靠近。
副山长刚接待完贵客,吃的太撑,又是大鱼大肉,很需要透透气。
沿着墨湖岸边走着,忽然看到一个童子坐在石头上,正在练字。
那东西是……墨湖先生的!
他以为这童子深受先生的器重,这才送给童子这些东西,想走过去看看童子写的如何。
当目光落在黑板上的时候,时光似乎都静止了。
视线中,清水做的墨汁落在黑色木板上,只能短暂的停留,但每一个字都达到了馆阁体的极致。
副山长见过无数好字,包括阮老先生的字,小童和他们的字相比,缺的只有腕力不足。
废话!
年少的孩子,写出来的字,腕力肯定不如一个成年人。
但,字体结构已经完美无缺。
“你这孩童,是墨湖先生的弟子么?”副山长捻着胡须,忍不住开口问道。
正在认真写字的庄毅闻言,惊得差点把毛笔甩出去。
完了!
写的太投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