阱题,大多数人都会把它理解为三王缵绪未成,到周武王才了却太王、王季、文王之志,也就是说西周祖孙累世累代,个个都想夺天下当天子,这显然违背了圣人之道。
实际上,第一题后面还有很长一段话,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关键不在于前面的那些,二是后面的三个字“壹戎衣”。
壹戎衣,字面意思是用兵一次,出自尚书一句壹戎衣,天下大定,内涵是通过一场正义的战争,实现天下统一与安定。
充分体现了儒家“以有道伐无道”的历史观。
第二题正常的多,不必多言。
第三题,也就是试帖诗,用的是送别。
庄毅想到了一首诗,特别适合这个题目。
一旦想到那首诗的作者,他忍不住想笑,且笑的很大声。
不过,到底是贡院,要是大笑,还不把他当疯了。
眯了一小会儿,庄毅感觉前方有寒光,抬头一看。
不巧的很!
和学政来了一场眼神对撞——“你还睡!”“学生不睡了!”
庄毅抖擞精神,开始研墨,准备先打个草稿,看自己写的对不对。
开始写第一题的破题。
惟圣人能继先业以成武功,故能得声誉之盛,而备诸福之隆也。
写完这一句,庄毅感到非常满意。
然后文思泉涌,在草稿纸上,用馆阁体,飞快的写完整篇八股文。
学政佯装在外面巡视,看到庄毅在草稿上写字,加快步子,“很巧”的巡视到了庄毅面前。
恰好,庄毅写完最后几个字:而文王之所以无忧者,亦于是见矣!
写完之时,庄毅把笔一提,长舒一口气。
在他对面的学政,却是倒吸一口气!
“这,这题!”学政激动到身体都有些颤抖。
生平第一次,知道“破题”能这么破。
他自问学识广博,熟读圣贤书,钻研了一辈子的八股文。
却在这一刻,不得不承认,庄毅才是真才!
所以,学政干脆不装了,站在庄毅的考间前面,继续看下去。
庄毅一旦进入状态,立刻心体合一,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继续奋笔疾书。
写第二题的草稿,用的是行书,反正是草稿嘛,也不怕。
意、势、韵、形、神俱在!
学政看的心神激荡。
然后,他就看到了第三题,试帖诗。
题目:赋得古原草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