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都迷茫,庄毅不介意当一回‘老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哦。
大家这才想起来,是有这么回事,还有求,尔何如;赤,尔何如等等。
“四书讲义,对此早有解释,说此一章节,曾皙之言志也。点说自己的志向与前面三位都不同,然后说出自己的志向,至圣先师就说,我赞同点的看法。”
解释完这段话,庄毅说道:“因此,我的破题是
——随所遇而志在焉,圣人之所与也。春风沂水之间,有化机焉,子故用叹夫点耶?”
简单翻译一下:点的志向,孔子是赞同的。在春风吹拂、沂水之畔,蕴含着自然造化的生机,孔子因此赞叹的吧。
第三个也拱了拱手。
两道时文题,一道诗题,都被庄毅轻松搞定。
后面的书生越来越没信心了。
第四题:大哉尧之为君。
破题:圣人赞古帝君德之大,历形之而难尽也。
又让在场的生员感到惊艳,纷纷在心里认为受教了。
第五题,生财有大道。
第六题,学而时习之。
……
考生陷入到了某种怪圈——随口出题,苦思冥想,被庄毅轻易破题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这就很有趣。
但是,庄毅却觉得很无聊,他发现都只在乎四书题,而把诗词歌赋抛之脑后。
看得出来,这帮生员,不少人都被时文题困扰。
所以,庄毅干脆在第十名都解答完的情况下,说道:“我愿意再回答三题,大家尽管请教。”
“我来,我来!”有个书生蹦蹦跳跳,压过他人出列。
有道题,他困扰好久了,恭敬的作揖后,出题:富与贵。
是的,就这三个字。
庄毅耐心道:“富与贵,出自《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四书讲义说,此一章书,是孔子言君子为仁,无时无处而不用其力也。”
“因此,”庄毅大声道,“我的破题是
——君子求仁之功,有由浅而深者焉。”
听完,那书生朝着庄毅躬身施礼,诚恳非常:“多谢神童,在下受教了。”
直到此时,一切的质疑都已经烟消云散。
大家开始把辩论当成求教,还有宝贵的两题。
书生们竟然讨论起来,而后才出题,再等待得到庄毅的解答。
庄毅也看出这番变化,于是很有耐心的点名出处,甚至把全文都说出来。
大家听得如痴如醉。
一人对众生员的佳话,随着这群心服口服的书生的口耳相传而传得很远很远。
而这,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