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一夫当关(五)
深入荷塘的凉亭,十三人围桌而坐。*w.a,n_z\h?e,n¢g?s¨h-u/k′u\.!c′o?m~
其中一两个,或许不是最有学问的,但一定是最有胆量的。
还没开始呢。
已经开始紧张了。
外面的读书人也在找地方欣赏,忙忙碌碌的。
因为联句诗比对联更残酷,却更有观赏性。
这里面,除了对文采、急智有讲究,还要接上句,启下句。
做的不好,自然要贻笑大方。
但是做的好,也会有人帮忙传颂。
总之,围观的人们,然而成了乐子人,尽情欣赏盛会。
而参与盛会的,除了一众大佬,几个年轻的,都开始紧张了。
庄毅则涛声依旧,完全不被这环境影响。
顾梦麟主持:“列位各自掷骰子,数字最小者开始,他右手的第一位接下句。”
“老规矩,每人接一句,给下一句,以一盏茶时间为限,接不上视为认输。”
“认输的那位,我斗胆请离席,如何?”
“没问题。”林让先开口。
李端明都是他的子侄辈,自然没有理由不答应,也点头了。
他是总督,明面上最大的官。他同意了,其他人就都没什么好说的。
准备迎接残酷的现实吧!
开始投骰子。
从林让开始投,在桌上转一圈。
宋永年和罗绘锦都投了一个一点。+b¢o+o_k′z¨u¢n¨._c+o?m~
他俩再投,罗绘锦又是一,从他开始。
“请出题。”罗绘锦看向顾梦麟。
顾梦麟早想好了,“转月就是九月,农夫秋收之时,我就以秋收为题,开始联诗。”
“好!”
联句成诗开始。
罗绘锦念出了自己作的第一句诗:“秋风动黍稷。”
按规矩,第一句即首句,不用说第二句。
而且,不出众人所料,这第一句平平无奇。
意思简单直接,就是秋风吹动了庄稼。
第二个,正是总督李端明,他心里早有两句:
“玉露满田畴。镰光裁晓露,”
前面说的是,下地前稻田的情况;后面一句说的是,老农挥舞镰刀的情况。
这两句给的,庄毅给满分。
往右转,李端明的下一个是林让。
他毫不犹豫的接道:“车回月影浮。菽麦盈场圃,”
前面依旧说镰刀,后面说庄稼的涨势。
为什么是月影浮呢?
因为天还没亮,老农就下地了。
可以说相当的写实。
再是顾梦麟:“桑麻绕驿楼。”说着,看向阮子清,说出了下一句:“鸡豚喧野巷。”
“鹅鸭戏清沟。”阮子清接上一句,再给出下一句,“砧杵敲残照。”
在他们口中,时间已经到了下午。
顾梦麟的下方,正是万俊。¢p,o?m_o\z/h-a′i·.?c~o^m.
外面,万柔喊话:“阿爷,你快接啊!”
万俊:“……”
要是孙子肯定打死,自家的孙女怎么办,宠着呗!
他沉声接了一句:“篝灯织素秋。”
这句有意思。
阮子清的砧杵敲残照,说的是妇女洗衣服的场景。
万俊接的这句“篝灯织素秋。”,正是妇女在灯下缝衣服,接的相当不错。
接着万俊给了下一句:“儿童收坠枣,”
压力给到了下方的仇兆曾。
仇兆曾眼珠一转:“翁妪理寒裘。”,再给下一句:“柿树悬丹实,”
“枫林染赤虬。柴门堆芋栗,”邹承家说完,大家都看向了庄毅。
轮到庄毅来接句和给句。
既要接的好,又要给的好。
因此,庄毅接上句:“茅屋贮瓜蒌。”这是储藏食物,和邹承家给的句子正好对上。
漂亮的接完上句,接下来就是给下家,也就是递给右手边的宋永年一句。
庄毅笑道:“社鼓催寒至。”
这句一出,桌上众人眼前一亮。
林让夸赞道:“给的好,给的很妙。”
整个,都是从收庄稼开始,再按照时间顺序往后联句。
前面都把食物储藏了,接下来该干什么呢?
庄毅给出答案,是秋社谢神,谢完神,就要转入初冬。
既写尽秋日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