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自己当真是人老珠黄了?连一个穷酸学子都看不上自己了?
一念至此,萧怜儿强行压下自己内心的不快,开口道。
“公子可知道今日这风月雅集可是来了好几位的大人物。”
沈叙随口附和道。
“说来听听。”
萧怜儿嘴角浮起一丝的笑意颇有些自得。
毕竟这些消息可都是她花费了大力打探到的内部消息。
“据奴家所知,今夜这风月雅集共有四位大人物坐镇。”
“除了长宁公主之外,还有江南路的提举学事使杜大人,江宁府的走马承受柳公公,还有从汴京告老还乡的前任太学司业冯老大人。”
沈叙一边品酒一边思索着萧怜儿的话。
长宁公主和杜提学这两个人自然是有所耳闻。
而这走马承受乃是隶属于内侍省,属于是皇帝特派到地方的检察官。
虽然没有品阶但是权利和地位十分尊崇,相当于皇帝的眼线。
而太学的司业乃是太学内部的次官,地位仅次于祭酒,是实际教学管理的核心负责人。
虽然官职不高仅和一路提学一样都是正六品,但是在仕林之中声望极高。
沈叙不由地感叹这小小清河县的一场风月雅集当真是规格不低。
连这样的人物都能请来,此刻的沈叙倒是对这位长宁郡主有了几分的兴趣。
不过如此也正合自己的意思,规格越高便代表着传播力越广,对于自己名望的提升也更加有利。
之所以古代的读书人热衷参与诗会博取名声。
其背后是一套乃是贯穿中国千年文教传统的社会晋升逻辑。
就如同后世的网红一样,虽然科举这条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但是如果你本身流量足够多,名气足够响那还是有很多的捷径给你走的。
就比如黄庭坚因苏轼“超轶绝尘“的评价,从地方小官跃升馆阁。
所以在大人物面前露脸是提高自己社会地位最快速的方法了。
正当沈叙思量下一步自己该如何扬名的时候,小桌之前忽地又传来一道颇为戏谑的声音。
“萧姐姐,没想到今日你竟然也来了,还真是凑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