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赵家的日子也不会过得让村里人都红了眼。
赵家老大对宋远廷的表现很是满意,当下便应了下来,并承诺午后便带着宋远廷去隔壁村寻他大舅哥去。
用过午饭,宋远廷按着约定跟赵家老大来到了隔壁花古村。
花古村比名杨村可富裕多了,原因大抵就是因为村里的男人农忙时下地,闲时也都有门手艺傍身。
赵老大的舅哥李大宝听闻二人来意后,当下就应了。
“不过宋老弟,盖青砖大瓦房可是不便宜啊。你的预算……是多少?”
宋远廷没直接交底,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同李大宝说了一下:
“大宝哥,我是打算把现在住的房子和新买的宅基地打通,五个儿子每人三间房。
未来成亲生子也都够住,至于我和丫头就一人一间房。屋子分好里外间,够大就行。
剩下的就和平常人家一样,唯一的要求就是仓房要尽可能大些。
您给算算,要是按着这个标准需要多少预算?”
李大宝捏着手指头一边低声念叨一边计算,半晌他才回道:
“仓房、茅房、牲口棚之类的也不必太好的材料,这些都便宜。
贵的就是那十七间瓦房,我大概算了下,按着孩子他姑父家的标准,约摸着二百两左右吧。
诶,对了,材料和人工是你来找还是我来找?”
宋远廷懂规矩,除了人工前,人家赚的就是材料的差价,想把房子盖好,这点钱不能省。
“我这边就用一些村里的小工,再加上赵大哥兄弟几个,剩下的都要麻烦大宝哥操心费力了。”
赵家老大见宋远廷这么会办事,忙对大舅哥嘱咐道:
“他大舅,宋老弟可是跟我亲弟弟没两样,咱家的房子怎么建你就得让兄弟们给宋老弟怎么建。”
赵大宝也挺喜欢宋远廷的敞亮,当即就连连应下。
三个男人又就何时开工,工期以及其他琐事讨论了小半个时辰。
最终确定五日后开工,为期一个月。
敲定了这边,宋远廷便又回去找到了村长,村长二话不说,直接从村里挑了二十几个最能干的小伙子去帮工。
剩下的便是买米面粮油蔬菜荤腥,供给工人们伙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