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置办年货
接下来的两个月,宋远廷从宋记豆腐以及戏院这边共收入足有一千多两。?y^o?u!s,h/u/l\o^u`./c~o\m/
其中的大头还是来自花蕊和兰启云的戏院。
特别是《梁祝》推出后,花满楼和兰心戏院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
宋远廷总算明白为什么在现代那么多人都希望成为顶流了。这东西赚钱的速度是真的快啊。
随着宋远廷空间里银锭的增多,时间也来到年关。
这是分家后宋远廷和小辈们过的第一个年。以往在宋家的时候,大房的孩子们可没少被亏待。
新年该有的新衣裳大房没有。反倒是宋远志和三房的两个小子每人能捞着两套新衣。
不仅如此,年夜饭上的饺子大房也只能象征性地分到三五个。剩下的便是没有馅儿的面汤。
老宋家其实并不穷,但是宋远廷自己赚的钱就足够一家人吃穿不愁。
可耐不住宋家老两口偏心眼儿啊,他们把钱都贴补给宋远志,便是家里有些好东西也不舍的给宋远廷这边多分一口。
先前那么多年,宋远廷也不知原主是怎么过的?这家伙是眼盲心瞎,看不出爹娘的偏心吗?
宋远廷可不是原主,他自己的孩子就得可劲儿宠着,原先在老宋家吃过的苦,宋远廷都要给孩子们加倍补偿回来。?l?a,x!s^w¢.*c¨o,m^
临近年关办年货的时候,宋远廷架着两辆马车,带上家里所有人一起去了渠县。
和其他地方比起来,渠县的东西又多又新鲜。宋远廷打算一次性让孩子们买个够。
只是虽说好日子也过了有一阵,但让几个孩子大手大脚的花钱到底还是不行。
看着儿女还有儿媳都是一副竭力省钱的小家子气,宋远廷就不由得一阵恼火。
要不是还有三郎大方些,宋远廷都快怀疑自己赚钱的意义了。
“我说你们呀,有钱都不会花。每人五十两,买衣服,买鞋子,买吃食,不花完不许回来!”
宋远廷恨铁不成钢地往每个孩子手里塞了一个五十两的银锭子。小六太小,便只给了二两零花钱。
看着手里沉甸甸的银锭,几个孩子面面相觑。
五十两他们是见过的,但要一次花光,还都得花在自己身上,几个孩子实在是有些惶恐。
可见爹的样子又全然不是开玩笑的模样,大家便也只能硬着头皮去花钱了。
把几个孩子都赶走后,宋远廷也开始置办起年货来。
过年嘛,鸡鱼肉蛋都是必须要准备充足的。
除此之外还得弄上一头猪,家里人口多,再给村长和赵叔送去些,一头猪也就差不多了。
牛羊肉也要多买点,自打来到大渝,宋远廷还没吃过涮羊肉呢。?o>鸿¢D÷特:¨,小(说/网@?¤ !追°?;最__t新:¥|章=?节[
他准备今日去铁铺,看看能不能打个铜锅出来,要是能成以后便可以偶尔来顿火锅解解馋了。
除了肉类,宋远廷又置办了一些精米细面。
自打分家后,宋远廷一家就很少再吃粗粮。那东西喇嗓子,是真的很难下咽。
反正如今他宋远廷有的是钱,还吃不起点细粮了?
买完必要的年货后,宋远廷又开始着手买零食糕点。
这里没有精致的糖果,饴糖就已是极好的东西了。
宋远廷一出手就是五两银子的饴糖,这么买糖的,卖糖的摊贩也是不多见的。
买完糖,宋远廷又往糕点铺子买了大大小小共二十盒点心。
从铺子出来时,宋远廷的两只手都快拎不下了。
东西一股脑的丢在马车上,紧接着宋远廷便又去了裁缝铺子。
出发前,宋远廷便让温氏量了全家人的尺码。除了老大老二,其他几个孩子还都在长身体。
别看只有几个月,先前的衣服就已经短了一截了。
宋远廷把尺码交给裁缝铺子的老板,让他选着最好的料子每人做四套新衣裳两双新鞋子。
衣裳三套外穿,一套居家。鞋子都要了加厚的棉鞋,冬日穿着更暖和些。
虽说年关的裁缝铺子不缺买卖,但宋远廷这笔单子可是大客户了。
老板点头哈腰,收了宋远廷的定金后又将人恭恭敬敬地送出门外。
办完这些,宋远廷这边的年货也就差不多了。唯一差的就是打个铜锅了。
这玩意在大渝可是新鲜东西,宋远廷一早就画好图纸,可走了几家铁匠铺子都说做不了。
眼看着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