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试牛刀

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试牛刀

宋远廷用笔尖点了点小人额头那个点,对四娘问道:

“闺女,你刚才笑的时候,是不是感觉这里有点微微发热,甚至可能有点点汗意?”

四娘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额头,确实,刚才笑得厉害,额角是有点微热和薄汗。~e/z\k!a/n.s`.!c?o?m+

她惊讶地点点头:“是有点,爹您怎么知道的?”

宋远廷得意地扬了扬下巴:“这不是诊脉诊出来的,这是‘望’出来的。

医家讲究‘望闻问切’,这‘望’字排第一。

你刚才笑得脸颊泛红,额角光亮微有汗意,这是心气动、阳热外浮的表现,很常见也很轻微。

但如果一个人面色苍白如纸,额头却冷汗涔涔,那就是大问题了,可能是虚脱甚至厥症的前兆。”

宋远廷又在小人的鼻子下方画了两道弯曲的线:

“再看这里。你呼吸均匀,气息温热无异味,说明中焦脾胃之气尚可。

但若闻到病人口中酸腐之气,多属食积。

若有烂苹果味,那就要警惕消渴重证了。”

宋远廷用最简单直观的图画和身边最易见的例子将中医“望诊”和“闻诊”的一点基础概念,深入浅出地讲了出来。

没有高深的术语,却句句在理,联系实际。?s.y!w′x¢s¨.!c!o+m-

四娘听得入了神。父亲讲得清晰明白,例子就在眼前,完全不像瞎编的。

她眼中最后一丝怀疑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敬佩和求知的渴望。

“爹!您真厉害!这都能看出来!快教教我!”

四娘兴奋地凑到书案前,眼睛紧紧盯着父亲笔下的那个小人。

宋远廷看着女儿亮晶晶充满信任的眼神,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同时涌起巨大的满足感。

他笑着揉了揉女儿的头发:“急什么?学医是水滴石穿的功夫。今天,咱们就先从认识你自己开始。”

他让四娘坐好,自己则坐到对面:“来,伸出舌头给爹看看……嗯,舌质淡红,苔薄白,很正常。

记住自己正常的样子,以后才能看出异常。

还有,你摸摸自己手腕内侧,这里……”

宋远廷引导四娘用手指按在自己手腕的桡动脉处。

“感觉到了吗?一下一下跳动的,这就是脉。

正常人的脉,应该是不快不慢,从容和缓,就像春风吹过柳枝那样柔和有力。你自己先感觉感觉。”

书房里,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墨香。

宋远廷耐心地讲解着最基础的中医望诊、脉诊常识。¤6~1=)看3书=={网?§} ×μ首??×发¨

四娘听得无比专注,不时好奇地摸摸自己的额头、舌头,又认真地感受着手腕下那属于自己的生命律动。

父女俩一问一答,时而传来四娘恍然大悟的轻呼和宋远廷欣慰的笑声。

四娘学得专注,便觉得时间也过得极快,一转眼便是两个时辰。

宋远廷有些困了,小丫头却还兴奋地缠着他问东问西。

“小祖宗,今天到这儿吧。没有一蹴而就的事儿,医术更是如此。”

四娘悻悻然地“哦”了一声,只是心里觉得有些奇怪。

爹的样子实在不像是略通皮毛,倒更像是从医多年的老大夫。

四娘摇摇头,否认了自己的想法。

根本不可能,她日日与爹在一起,亲爹会不会医术她会不知道?

四娘甩开脑子里的疑问,起身告退。

等到屋里只剩宋远廷自己时,这位只懂皮毛的宋郎中才重重叹了口气。

他是真有些累了。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四娘是个心细且伶俐的。

这样的孩子学医再合适不过了。眼下只能教她一些基础的中医知识,日后若有机会,还是要再教些西医才好。

就是得找个什么样的理由才能解释她爹会拿刀喇人呢?

宋远廷又叹了口气,孩子们太聪明了有时候也不是什么好事。

算了,船到桥头自然直,到时候再说吧。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宋远廷真是忙得不可开交。

一边要操心墨韵阁的事儿,一边还要单独给四个儿子以及赵栓柱二人开小灶。

最要命的是白天教完,晚上还得教导四娘望闻问切。

宋远廷恨不得把自己掰成两瓣,哦,不是,是掰成八瓣。

一连两个月下来,宋远廷感觉自己的工作强度完全不亚于当初在医院的时候。

唯独不同

不想错过《科举?老子儿孙满堂,遍布朝野》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