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传令辽东袁崇焕总督,命其早做准备!”
“一旦皇太极挥师南下,我辽东大军便可趁其后方空虚,首捣黄龙,攻其必救!”
“如此一来,皇太极首尾不能相顾,必然被迫回援!”
“他那十万大军,千里奔袭,耗费巨大,一旦回撤,士气必泄,我军便可寻机反击,一战定乾坤!”
这位老将的想法,明显要激进得多,充满了主动进攻的意味。
朱由检依旧只是点了点头。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朱聿键的身上。
朱聿键心中一紧,连忙出列,躬身一拜,脸上带着几分惭愧。
“陛下,臣初涉朝政,于军旅之事,更是一窍不通,不敢妄议军国大事。”
“臣,没有什么可以贡献的良策,望陛下恕罪。”
他姿态放得很低,也很有自知之明。
“无妨。”
朱由检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如此。
随后,他从御案后站了起来,缓缓踱步到三人面前。
“孙尚书的镇守之策,固然稳妥。”
“但皇太极此次联合蒙古多部,麾下骑兵数万,来去如风。我们重兵防守一处,他便可轻易绕道,攻我他处。长城虽长,却终究有防不胜防之处。”
“英国公的围魏救赵之策,倒是不错。”
朱由检顿了顿,声音变得幽冷。
“但……你们有没有想过,万一,袁崇焕那边被拖住,无法及时出兵呢?”
“又或者,皇太极宁愿后方受损,也要执意入关劫掠呢?”
两个问题,让孙承宗和张维贤都陷入了沉默。
他们知道,皇帝说的,都是可能发生的情况。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看着陷入沉思的两位老臣,朱由检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朕,有一个想法。”
他的声音不大。
却像一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滔天巨浪。
“朕想……”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三张紧张的脸,一字一句,清晰地吐出了那个足以颠覆大明国策的疯狂念头。
“把皇太极,放进来打!”
话音落下。
整个暖阁,死一般的寂静。
针落可闻。
孙承宗和张维贤,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惊骇与恐惧!
就连一旁自认不懂军事的朱聿键,都惊得倒吸一口凉气,浑身的血液仿佛在这一刻瞬间冻结!
放进来打?
开什么玩笑!
那可是十万虎狼之师!
将他们放入大明的腹心之地,这……这与开门揖盗何异?这与引颈就戮何异?!
短暂的震惊过后,孙承宗的脸色变得惨白,他几乎是立刻就开口反驳,声音都因为极度的惊恐而带着一丝尖锐的颤抖:
“陛下!万万不可!”
“将敌军放入关内,行合围之策,固然是兵法妙计。可是,陛下!敌军有一半是骑兵,行动迅捷,飘忽不定,我军步卒居多,想要在广阔的平原上,将五万骑兵团团包住,何其艰难?稍有不慎,便是被其各个击破的下场!”
“其二,为了合围,必然要从九边各地抽调大量兵马。如此一来,陕西山西等地的边防,势必空虚!万一漠南漠北那些蒙古部落趁虚而入,我大明将陷入西面起火的危局!”
孙承宗越说越急,最后,他说出了最关键,也是最致命的一点,老泪几乎都要涌出。
“陛下!皇太极的军队,不是仁义之师!他们一旦入关,必然是一路烧杀抢掠!”
“京畿之地的百姓,将惨遭荼毒!无数村庄城镇,将化为焦土!”
“届时,就算我们能侥幸惨胜,可这大明的江山,这京畿的民心,也要被打烂了啊!”
“这个代价,我大明,承受不起!”
张维贤也是一脸的急色,他上前一步,对着朱由检重重一抱拳,声音嘶哑。
“陛下!臣愿亲率京营三大营的精锐,前往边镇驻守!”
“臣以项上人头担保,他皇太极,绝对进不来!”
两位大明军方最高级别的统帅,此刻的意见空前一致。
他们都觉得,皇帝这个想法,太过疯狂,太过冒险。
简首就是异想天开!
是赌上国运的豪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