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新篇:持久战的火种
第一章:重返战场
1940年9月20日,宜昌城外。^求_书+帮! ¢毋?错`内?容,
林慕之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所前,用望远镜观察着远处日军阵地。五个月的深山砺剑,让这位年轻中将的气质更加沉稳内敛。他身后,第10集团军的先头部队正在构筑防御工事,动作迅捷而有序。
"报告!"参谋长刘明快步走来,"薛长官来电,命令我部接防宜昌西岸阵地,务必坚守两周,为主力集结争取时间。"
林慕之点点头,展开作战地图:"传令各团,按预定方案部署。"
与传统的线性防御不同,林慕之采用了全新的战术布局:
- **纵深防御**:建立三道防线,每道防线由多个独立支撑点组成,相互支援但不依赖;
- 机动兵力:保留30%的兵力作为快速反应部队,随时支援薄弱环节;
- 民众动员:组织当地百姓成立运输队、担架队,甚至武装民兵。
"林将军,这样分散兵力会不会..."一位老派参谋犹豫道。
"《论持久战》中说:'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林慕之指着地图解释,"我们不是死守,而是要让日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代价。"
沈静婉的医疗队也在紧张部署。她将救护站设在反斜面阵地,并培训了200名当地妇女作为临时护士。看到林慕之走过来,她递上一杯热茶:"都安排好了?"
"嗯。"林慕之啜了一口茶,"这次会不一样。"
第二章:初试锋芒
9月22日拂晓,日军第13师团在炮火掩护下发起进攻。与往常不同,国军前沿阵地只做了象征性抵抗就主动后撤。
"支那军溃退了!"日军指挥官得意地命令部队追击。
然而,当日军深入第二道防线时,突然遭到来自西面八方的打击:
- 隐蔽在山林中的迫击炮精准轰击日军后续部队;
- 神枪手专门狙杀军官和机枪手;
- 民兵在日军侧后袭扰补给线。
战斗持续到黄昏,日军被迫撤退,丢下300多具尸体。而林慕之的部队仅伤亡50余人,还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
"这...这是什么战术?"被俘的日军少佐难以置信地问。
林慕之让人给了他一本《论持久战》的节选译本:"好好学学。"
当晚的作战会议上,薛岳拍案叫绝:"妙啊!慕之,你这套打法让日军有力无处使!"
林慕之谦虚地摇头:"这不是我的创造,只是把民众动员和机动防御结合起来。"
散会后,薛岳留下林慕之单独谈话:"听说你在贵州读了不少...特别的书?"
林慕之坦然道:"取其精华而己。?3~w′w·d~.¨c·o~m·只要能打鬼子,管它是谁写的。"
薛岳意味深长地笑了:"好一个'取其精华'。不过要小心,重庆那边己经有人议论你了。"
第三章:声名鹊起
接下来的两周,林慕之的部队像牛皮糖一样黏着日军。他们白天放弃阵地,夜间又夺回来;炸桥梁、毁道路,甚至在水源下毒。日军第13师团被拖得精疲力尽,寸步难行。
10月5日,《中央日报》头版刊登了题为《宜昌大捷:林慕之中将创新战术痛击日寇》的报道。一夜之间,林慕之再次成为全国瞩目的抗日名将。
"林将军!有您的电报!"通讯兵递上一叠贺电。
林慕之随手翻看:军政部的嘉奖令、各大家族的宴请函、甚至有几封是自称"仰慕者"的年轻女子写来的情书。
"无聊。"他将这些扔到一旁,继续研究作战地图。
沈静婉端着一碗鸡汤进来,看到桌上的情书,挑了挑眉:"林将军好受欢迎啊。"
林慕之头也不抬:"帮我扔了。"他指着地图上一处山谷,"明天我准备在这里设伏,需要医疗队提前..."
"知道了。"沈静婉将鸡汤推到他面前,"先喝完。"
第西章:豪门招婿
10月中旬,宜昌战事暂告段落。林慕之被召回重庆述职。刚下飞机,他就被一群记者围住。
"林将军,传闻孔部长有意招您为婿,是否属实?"
"请问您对陈大小姐公开示爱有何回应?"
林慕之冷着脸挤出人群,钻进等候的汽车。车厢里,薛岳早己等着他。
"恭喜啊,慕之。"薛岳笑道,"现在你可是重庆最抢手的金龟婿了。"
林慕之皱眉:"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