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1章 受降之日

共双方在重庆签订《双十协定》,表面上一片和平景象。但林慕之清楚,蒋介石正在加紧备战。在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上,蒋介石明确表示:"三个月内必须完成剿共准备。"

会议结束后,林慕之立即将这一情报告知地下党组织。同时,他以整训部队为名,将几个亲信调到关键岗位,其中就包括秘密共产党员、原新一军团长赵振华。

"赵团长,你负责的第三师驻扎在信阳,这里是连接中原和华东的要道。"林慕之在办公室密谈时指示,"一旦内战爆发,务必确保解放军部队能够安全通过。"

赵振华郑重点头:"请组织放心。"

十二月的武汉寒风刺骨。一天深夜,林慕之正在批阅文件,沈静婉匆匆进来,脸上带着罕见的慌乱:"刚收到延安密电,晓阳病情反复,高烧不退..."

林慕之手中的钢笔啪地掉在桌上。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联系上周默轩了吗?"

沈静婉摇摇头:"他己经离开武汉,新的联络人还没接上头。"她咬着嘴唇,"林明,我...我想去延安看看晓阳。"

林慕之猛地站起来,又缓缓坐下。作为父亲,他何尝不想立刻飞到女儿身边?但作为华中地区共产党地下工作的最高负责人,他清楚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无数同志的生命。

"静婉,你知道我们现在走不开。"他艰难地说,"晓阳有保育院的医生照顾,而我们...这里有二十万大军等着我们引导。"

沈静婉的眼泪终于落下来,但她很快擦干:"我明白。只是...只是作为一个母亲..."她说不下去了。

林慕之将妻子拥入怀中,两人在无声中分担着同样的痛苦与抉择。窗外,长江的浪涛声隐约可闻,如同这个苦难民族的呜咽。

第二天,林慕之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他以"视察防务"为名,乘专列北上郑州,秘密会见了正在那里活动的共产党中原军区联络员。通过这名联络员,他不仅送出了最新军事情报,还带去了一封给女儿的信和一小瓶盘尼西林——这是沈静婉从军医署特别申请的。

"告诉晓阳,爸爸妈妈很快就能和她团聚了。"林慕之对联络员说,声音有些哽咽,"很快..."

回到武汉后,林慕之加紧了秘密工作。他利用绥靖公署主任的身份,频繁调动部队,将一些对共产党态度温和的将领安排在关键位置;同时以"防止共党渗透"为名,清洗了几个极端反共的军官,代之以较为开明的职业军人。

这些举措引起了军统的更大怀疑。十二月底,文强再次带人搜查了林慕之的办公室,这次他们找到了一本《大众哲学》——这是共产党员的常用教材。

"林主任,这是怎么回事?"文强得意洋洋地举着书。

林慕之面不改色:"哦,这是上次缴获的共党宣传品。我正研究他们的思想动态,知己知彼嘛。"他拉开抽屉,取出一份批阅过的文件,"你看,这是我根据他们的宣传方式拟定的反制措施。"

文强将信将疑,但面对林慕之的军衔和职务,也不敢太过分,只得悻悻离去。

当晚,林慕之与沈静婉销毁了所有可能引起怀疑的材料,只保留最必要的密码本和联络方式。

"我们可能暴露了。"沈静婉忧心忡忡地说。

林慕之摇摇头:"暂时还不会。蒋介石现在需要我这样的'少壮派'将领为他打仗。不过..."他握住妻子的手,"我们必须做好最坏准备。如果情况危急,你要立即撤离。"

沈静婉坚定地摇头:"我不会丢下你一个人。"

1946年元旦,林慕之在绥靖公署举行招待会。武汉各界名流济济一堂,觥筹交错间,没人注意到他与一位银发老者短暂交谈的内容。

"李老,时局艰难,还望您保重身体。"林慕之恭敬地向李济深敬酒。

这位国民党元老、著名的民主人士意味深长地回答:"林主任年轻有为,是国家栋梁。希望你能记住孙中山先生的遗训:天下为公。"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通过与李济深这样的民主人士建立联系,林慕之为共产党在国民党内部争取了更多支持者。

招待会结束后,林慕之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长江上往来的船只。新的一年开始了,和平的假象即将被打破。作为潜伏在国民党心脏的红色特工,他肩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重任。但每当他想起女儿晓阳在延安保育院的笑容,想起千千万万像晓阳一样渴望和平的孩子,他就知道,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

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副官报告:"总司令,委座急电,要求您立即飞重庆参加军事会议。"

不想错过《从德械师一名团长开始》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