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户房办理手续。
有了秀才牌子护体,小吏们不敢刁难。只花了几十文“茶水钱”,就成功把赵家五十亩良田,挂在了李西白名下。
虽然他连地在哪都不知道,但不耽误家里每年多收十二石谷子。
爷俩从广宁回来,屁股还没坐热,家里又来了客人。村东头老朱家,朱大同的父亲朱鹏前来拜访。
聊了几句道出来意,也是冲着“免税田”来的。
听李二黑说己经挂出五十亩,朱鹏悔的肠子都青了呢。立刻提出以每年十石的租子,包下剩下的三十亩!
给谁挂都是挂。爷俩一商量,痛快的答应了。李西白又以“同窗面子”为由,给朱鹏减免一石租子,定在九石每年。
朱鹏感恩戴德,立刻到村里请中人立约。把自家三十亩良田挂在李西白名下。立约完毕,次日几人又去广宁更名。
升学宴后三天不到,李西白的八十亩“免税田”,就全部租了出去。
赵家朱家加在一起,每年21石租子。差点就赶上李家70亩薄田的收入。
几乎是一夜之间,二房缺粮的情况彻底逆转!
李二黑和张氏乐的合不拢嘴。他们十几年都没能解决的问题,李西白中秀才没几天,就彻底解决了。
现在两口子逢人就说,儿子这书没白读。
这天中午,李西白趁着老爹高兴,在饭桌上提起造酒的事。
李二黑闻言就是一愣,表情也严肃起来:
“西白,你想的太简单了,搞烧锅可没那么容易!”
“挖窖池制酒曲发酵蒸馏,一锅酒出来起码二十来天!”
李西白一听就笑了:
“爹,我在古书学了个法子,用不着这么麻烦!”
“咱们只需要收购别家的劣酒,用特制的蒸馏器二次蒸馏,就能造出清澈凛冽的好酒!”
李西白动不动就拿古书说事,家里人都习惯了。李二黑立刻就信了他的鬼话:
“还有这种法子?那倒值得试试!”
张氏和几个闺女也纷纷赞同。毕竟不用大规模收粮,也不用挖发酵池。
即使失败也没什么大不了。买来的劣酒还能卖,只损失一个蒸馏器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