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的黑暗中,外边的世界是如此的危急。他觉得自己此时的思考,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种降低了效率的系统冗余。
冗余是必要的吗?在效率第一的人眼中,当然不是。因此,马恩也知道,在这些人眼中,现在的自己比起过去的自己,就像是一个老旧又臃肿迟钝的系统吧。
可是,马恩之所以是现在的马恩,正是因为,这套系统如何运转,是既定的。他如果更新了这套系统——他也实际可以做到——他将以更高效率的过去的自己进行运作,但那么做,就等于重复那个已经被实际情况淘汰的自己,毫无意义。
——即便如此,现在的效率也太低了。
马恩停顿了一下,似乎有一个声音在对他说话,而他分辨不出这个声音的来处,有点像是自发的想法,但他无法肯定。
——二十四节气已经解释过半,“旋律”的影响力已经被证实,山河图的力量理应得到更有效率的释放。因为,“旋律”并非是局限在某种环境下,局限在午夜回响中,是一种从思维层面对行动层面的限制。
马恩又听到了更多的想法,在这片真空的黑暗中,有什么东西在对他喃喃低语。这声音是如此的遥远,而模糊不清,但意思却表达得很洁晰,就好似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在“旋律”的浪潮真正消退之前,没有人可以确定它会何时消退,那么,要应对它所带来的愈加深化的影响,就必须采取更有力的行动。
这个念头似乎是正确的,马恩不知道,他希望自己不要想太多。可那声音还在继续:
—仪式已经脱离上原专务的控制,其中定然有多种外因在推动。现在不应该仅仅考虑上原专务的设计了,他的设计已经结束。在可以预见的下一阶段,现有底牌已经几乎全部揭开,剩下的只有提高底牌的利用效率这一条路可走。
是的,在山河图之后,马恩的底牌就只剩下《七转洞玄秘录》本身了。没有新的底牌,就只能重组牌面,提高效率。这声音的内容,是如此的现实。自我限制的道路,似乎已经到了尽头。思维上的冗余所造成的影响,一直是可见的。
——以大脑袋的技术,很容易通过体内黑箱,将过去马恩的信息录入,并针对当前的自己进行调整。这并非性格的回转,也不是思维方式的重录,更不是人格的回溯,而是更积极的自我调整。
这个说法让马恩忍不住再次停下来,去思考其中的优劣,而优势是如此的显而易见,针对当前的状况,以及在对未来的评估中,似乎都能体现某种进步性。大陆用杂交技术做成了许多事,对过去和现在的自我的杂交,在心理学上也完全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从理论角度来说,现在的自己本就是过去的自己发展而来的,具备延续性和继承性,而杂交只是一种比自然演变更具主动概念的说法。
马恩在真空的黑暗中停留,他无法离开,即便他知道该如何离开。山河图本身就具备跨越环境的力呈。他只要如过去那般,向山河图中轻轻一跃……
可那个声音,不断在马恩的耳边,又如在他的心中回响。
——如今聆听到声音后的滞留,本身就是思维冗余的体现。对实际行动的干扰,已经极为可观。即便离开这里,回到神社之中,回到噩梦之中,难道这种干扰就不存在了吗?这种干扰随时都存在,并且,只针对自我。
——缺乏效率的马恩,哪怕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也会在最后关头失败。
—因为,怪诞离奇的事物并非一成不变,而它们带来的危机也并非一成不变。——不变的自己,只会被淘汰,就如同以前的马恩那样。
这个声音,听起来竞是如此的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