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斗争只有两种结局:不是敌人踏着我们的尸体过去,就是我们踩着敌人的尸体过去!”
——这是常凯申送到前线的最新指示,当电报传达到果军所有师级单位的时候,无论下面的军官到底是何想法,起码他们都能确定一点,委员长这是要动真格的了。
当然光从一句话里肯定没法这个结论,但如果再搭配上远超以往的随军物资,以及分派到前线师部的洋顾问,那即便是对政治再不敏感的军人,也能从中嗅出点不同来。
不过必须得强调的是,开头那句话并非常凯申的原创,而是他的德国军事顾问汉斯·冯·塞克特引用自希特勒的名言。
光看中间的姓氏就知道塞克特此人出身不凡,实际上他的来头确实不小,不仅是一战时期的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并在战后担任巴黎和会德国军事代表。
而且退休之前,塞克特还担任了六年的德国国防军总司令,并在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拒绝了荣誉性的元帅晋升,绝对算得上德国军界中德高望重的实力派。
至于这位老军人的军事水平会不会过时,至少以此时果军的平均素质而言,塞克特将军绝对能算得上碾压水平,毕竟前者就连一战层次的行军列阵都没掌握到位,就更不用说其他了。
话说塞克特将军也是没得办法,1866年出生的他如今已经将近古稀,脖子都要埋进土里的年纪,实在没有太多经历和时间来处理什么杂事了。
但是德国在远东失去的已经太多了,这个迫切希望从一战阴影中走出来的新兴势力,必须抓住一切机会为自己谋求利益。
因为英法美日等国的积极插手,果府自然不会再向德国人购买军械,而后者受大萧条的影响更加惨痛,同样不可能提供太多的贷款。
既然物力不足,那就只能拿人力来凑,正好去年塞克特访华时,曾向常凯申提出了一系列军事化改革的建议,得到后者的高度认可,然后就被惦记上了。
于是,即便塞克特年事已高而且身体不好,但考虑到拒绝后法国人甚至英国人都很可能趁机取而代之,这位上将还是不得不答应了果府请求,从今年四月起担任金陵政府的军事总顾问。
同时,作为各国驻华军事人员中级别最高的一位且没有之一,塞克特还当仁不让地接下了战略设计的任务,之前提及的“步步为营、碉堡推进”便是由他首次总结并提出来的。
另外为了增加果军获胜的几率,同时也保证己方的投资不会打了水漂,各国还专门调集了一批军官下发到果军各师以充当顾问。
甚至因为本土距离太远太,一时半会赶不来,英法美等国不仅直接从使馆调来武官充数,还专门从远东的殖民地都抽调了一批军官过来。
当然,物资、人力、贷款,这些复杂的操作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完成,其效率肯定是异乎寻常的,若说各国在这之前没个准备或是预案,那傻子都不会信。
倒是一手促成此事的日本人,现在开始喜忧参半了起来,喜的是他们又获得了进一步探查夏国情报的机会。
作为距离夏国最近的列强,日本这回可是往果军派出顾问最多的国家,不仅可以在战场中得出果军的实际水平,还能顺道了解赤党的成色,两个未来对手的情报都将到手,可谓是一石二鸟,赚翻了。
但忧的也有不少,原本日本人的打算只是在华北一地掀起一波反赤战,趁机斩除赤党伸入察冀地区的可能,同时还能加深日军在此地的影响。
但随着欧美列强的插手,原本只是果日两国的联合就彻底变味了,不得不说英法这些老牌国家搞政治的水平确实是高。
既引得日本人出钱出力,又不让他们占到实质性的好处,一个胡萝卜始终在驴的脑袋上吊着。
反正在英国人看来,长江流域可是他们的传统地盘,就算给日本一万个胆子,对方也不敢轻易染指,所以只要将战事重心转移到了南方,自然可以趁机拖延日本人染指华北的步伐。
对此日本也没有一点办法,一方面他们在东北消化不良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此时根本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完成北方的战事。
一旦失去果军的大力配合,针对晋察冀赤党的围剿就很可能变得虎头蛇尾,这自然不是日本人所期望看到的。
另一方面,和德国一样,作为列强中的弱势方,为了不失去金陵政府的“友谊”,日本必须想尽办法表示支持,同时也好为下阶段华北的反赤战做个铺垫。
其实这时的军阀部队聘请外国军事顾问,本就是相当常见的情况,从清末的湘军、淮军乃至北洋军,到民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