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是否当真切合日本的发展,这就难说了,虽然此时日本国力已经在突飞猛进地增长,但在军方势力的影响之下,其思路早就出现了不少问题。
这也是日本高层内部斗争激烈化后的必然结果,当那些务实的、能够正视差距的人才,都被激进派逐渐排挤掉核心圈层时,日本与深渊的距离就不远了。
不过这些潜藏的暗流在时下的政治人物眼中,基本是不存在的,不仅日本人对自己有着强烈的自信,就连不少夏国人以及西洋人,都觉得必要的退让和忍耐或许才是最好的应对办法。
所以随着果军战事推进的不理想,或者说随着常凯申对于自身处境的悲观预警,果府又再次和日本靠拢起来,而这些举动其实正是在西方列强的默许之下进行的。
毕竟眼下的洪城行营里头,可不仅仅只有日本代表,如英法美德都派了不少外交官和军官常驻在此,岗村宁次与果府之间的小动作,自然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只是就算让西洋人知道了又如何,赤军的实力已经夸张到了连日本人都有些忌惮的地步,英国人这时已经不敢在叫嚣什么报复了,他们只希望多少挽回些损失就行。
从五月底开始到今天,果军一共坚持了整整两个月时间,用坚持来描述这场战争,虽然对果军来说寒掺了点,但这意思还真没说错。
倒不是将果军的行动就没有获得半点成效,其实当下的多条战线上,这只坚持步步为营战术的老乌龟,还是从赤党手里夺了几座县城过来。
问题是只要离开了县城和交通干线,果军基本就没啥存在感了,哪怕用了日本顾问提出的“三光”战术,也只是把县城周边的老百姓往山区里赶,然后剩下孤零零的一座城池杵在那儿。
一位参加过第二次布尔战争英国顾问对这一现状很不乐观,这名已经退休的老军人在当年只是个普通连长。
但他亲眼见证了战争中后期,仍在抵抗的布尔人,究竟是如何袭击英军从开普敦到比勒陀利亚的漫长补给线。
就像果军已经把控住了赣省的几条关键水路一样,那时的英军也将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主要城市,以及铁路线全部占领。
可是当布军开始全面转入游击战之后,退出城市的布尔军队直接化整为零,组成多股游击队,发挥野战骑射之长,袭击英军交通线,掠取英军给养,歼灭小股英军。
最猖狂的时候,布军甚至直接奔袭千里,深入英军大后方,一直推进到大西洋沿岸和开普敦近郊,迫使英国在开普地区宣布戒严。
虽然现在夏国赤军并未嚣张到这个地步,但在那名英国顾问看来,都已经好几个月都过去了,果军仍然无法对敌人造成什么有效杀伤,也不能切断对方的后勤补给,长此下去,不说败局,至少也没法占到多大的便宜。
更不用说根据先前的情报,这股赤军的手里还有不少机动火炮,哪怕只是75mm的野战口径,以此时夏国政府羸弱的防御能力,也很难挡得住一次突如其来的袭击。
当然了,对于这些丧气话,包括英国人自己都是不愿听的,虽然他们因为布尔战争打空了国库,之后便再也无力对外发动大规模远征,但在官方口径中,那仍然是一场胜利。
所以许多果军将领也用这个来激励自己,他们自然不会承认自己在听了那名老军人的话之后,心里已经开始悄悄打鼓,相反,在委员长面前,大家肯定得要拍着胸脯保证才是。
可他们从来没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三十年前的英国人是个什么实力,而眼下的果府又是个什么东西,人家能够拼光国库把南非咬下来,金陵政府要是拼光国库,那首先倒的就是他们了。
从这点来看,常凯申反倒是最清醒的那位,他不仅将赤党视为了自己的头号大敌,而且还果断抱起了欧美列强的大腿,当他发现英美等国的支援不足以维持时,又立即将目光重新转向了日本。
关于布尔战争和游击战术的讨论,岗村宁次其实也表示了相当程度的关注,最近他就在建议军部的情报机关,抓紧时间收集夏国赤军的详细信息。
在岗村看来,果军实力不足为惧,唯一值得忌惮的也就是其庞大规模,用大而不强来形容最是贴切。
但是那些夏国内部大量分布的游击队,不仅恼人得很,而且还极有可能成为将来帝国吞并关内的挡路石,不得不防,必须提高警惕才行。
这些都是后话了,起码就目前而言,岗村对现状还是颇为满意的,赤党的异军突起迫使金陵政府不得不加强了和帝国的联系,暂且不论将来会如何发展,眼下的障碍肯定是少了许多。
所以今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