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露出的更多细节,张汉卿更是连想都不敢想。
“如此就好,我们现在确实掌握了一些渠道,包括在东北也建立了一支抗日联军。
因此,若是贵军中有渴望为抗日献出一份力的将士,其实大可以加入到这支联合的队伍中来,汉卿你对此怎么看?”
其实伍翔宇也知道今天他多少有些咄咄逼人的架势,不过这本就是之前确定好的谈判策略,面对张汉卿这人,还真的不能太软了。
“没有问题,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张汉卿当然清楚此举无疑会削弱整个东北军的兵力乃至凝聚力,但知道了又能如何?
如今站在抗日前线的不是东北军而是共军,即便张汉卿真想拦住那些将士,人家长着两条腿难道就不会自己跑么,真要这么弄的话,反而吃亏的是他自己。
所以哪怕明知道这是土共的谋略,张汉卿也好,东北军也罢,包括在旁虎视眈眈的果军和日本人,也只能是束手无策。
一切自然都是硬实力增强后的结果,连带着伍翔宇也开始喜欢上这种占据上风的路数,见对方毫不犹豫地应下,他又继续说道:“对了,既然已经提起抗联,那不妨把事情说开吧。
虽然从兵力对比上来看,抗联确实是兵少将寡,单纯的游击战也不足以对抗关东军庞大的武装力量。
但我们都知道,抗联的真正意义在于使日本人无法真正建立起稳固的后方,从而无法往关内输送更多的军队和物资,从这点来看,其可谓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汉卿你觉得呢?”
在国内的诸多势力中,真正领会游击战或者说能够执行好游击战的,有且只有土共一个,但世上总是不乏一些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蠢材,自己做不到,就硬得说这么做不行。
好在如今日本人的势力范围还局限于东四省之内,顶多波及到华北一带,于是,就在其他军阀仍然装作没看见的情况下,土共第一个扛住了抗日的大旗,光是这点就足以让人哑口无声了。
因此在张汉卿这边,哪怕心底里还对所谓的游击队抱有怀疑,他也必须要装出个样子来,所以不仅主动向伍翔宇敬上一杯,同时还半带诚意半是恭维地说道:
“确实如此,上回观看贵党的影片之后,我与各部下均是叹为观止,受益良多,贵军不愧是抗日战线上的中流砥柱!”
眼下整个抗战就只有土共一根柱子在那杵着,不是中流砥柱还是啥,这么来看,张汉卿的话确实挑不出半点毛病。
伍翔宇自然而然地接下了这杯敬酒,随即笑道:“既然如此,我看步子不妨再迈大点,现在我们通往东北的渠道确实有限,但这并不意味将来也是这样,何况要不了几年,日本人又很可能对华北下手。
出于未雨绸缪的考虑,从现在起就应该早做准备才是,但东北军眼下的战力似乎略有不足,将来和日本人对阵的话,怕是得吃亏啊……”
“你这是不是欺人太甚了!”张汉卿脸色一变,心里头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话,可惜再给他一倍的胆子,也不敢直说出来。
东北军打不过关东军,也打不过共军,这已经是用战绩确切证明了的事实,对此张汉卿丝毫没法否认。
就不提31年之后打的那些窝囊仗了,当初的奉军时期,便有一支由郭松龄和张汉卿掌握的精锐部队,总兵力约七万余人,在奉军中号称训练最严格,装备最精良,战斗力更是最强。
结果,九年前年郭松龄凭借这支底牌起兵反奉,一度在东北所向睥睨,然后张汉卿的老子一狠心,干脆签订密约换取关东军出兵,很快那支精锐便直接兵败如山倒。
可以说,自诞生之日起,东北军就一直活在日本人的阴影之下,张汉卿这种二代就更是如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他畏强的心态,只是在国内很少表现出来罢了。
至于共军和关东军孰强孰弱,这点尚且未知,但从这几年的战事里看,既然果军始终没法从共军身上占到便宜,甚至还屡屡吃瘪,那么眼下真正有实力对抗日本人的,也就只有共军了。
所以伍翔宇话里话外暗自瞧不起东北军的战力,张汉卿连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口。
同时张汉卿自然清楚,所谓的提高战力,实际就是让东北军放开队伍接受改编,偏偏这又是他最为恐惧,又最为抵触的。
张司令怎么也想不通,当年的奉军从他老爹开始就相当重视武器装备,先是购买大量军火,后来又逐步建立了兵工厂,不提全国第一,至少也是数一数二吧。
虽说因为国力贫弱,东北的军事工业也极其落后,大多数工厂都是从日本贷款引进技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