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的事情,程刚倒是不怎么关心,所以他只是把田中隆吉视为一个闲子。
不过程刚倒是非常好奇,以现在土共的教育水平到底能不能让这人弃暗投明,还是只有张鼓峰的钢铁洪流才能使他彻底老实下去。
当然了,抓捕日本情报机关人员还只能算是搂草打兔子,真正的戏肉主要是打击德王这个东部草原上最大的独立势力,以及消灭那些可能对草原运输线造成威胁的武装势力。
自从红军在35年3月进驻集宁之后,土共和苏共两个社会主义政党还没从没有像现在这般距离如此之近过。
既然拥有了这样优越的条件,那么自然得好好利用起来才是,所以在继续推进大西北战略的同时,红军也在齐头并进地加强着与苏联的联系。
而卡在这条联络线上的阻碍,主要就是前面提及的从集宁到浩特的商路,南北纵横三百多公里的草原地带,除非修建一条铁路,否则很难对其进行全面掌控。
这倒不是因为公路效率太低或者成本太高的缘故,而是广阔的草原上实在是遍布了太多大大小小的不安定因素。
如果没有一条足够稳定的后勤线,任何大规模行动都可能面临意想不到的麻烦,不解决这些麻烦的话,又必然会带来更加恶劣的后果。
比如最近土共正式开始从集宁往二连浩特运送白银,虽然苏方派出了全副武装的卡车接应,红军也组织了骑兵部队随行,路途中依然会遭遇匪患的袭扰。
毕竟随便一辆卡车就装载了一吨以上的白银,哪怕按照现在国内的银价,对于那些马匪而言也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了,更不用说这背后还有日本人的身影。
自古以来这条线就是内外蒙古与中原进行来往的必经之地,理所当然也催生了大量黑色生意,依靠商路和商镇吃饭的马匪可谓是数不胜数。
尤其是清朝灭亡民国建立之后,由于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全国各地很快陷入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经济江河日下,社会秩序失控,灾荒频仍,战乱不断。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全国大部分省份都是土匪蜂起,具体到边疆的话匪患就更是严重了,以至于当地的老百姓都不得不努力去适应这种生活,自发组织各种保安团,用土枪土炮来与土匪抗衡。
像这些地方的土匪主要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当兵的,每次军阀混战之后,都有许多士兵因为部队打败失去军饷来源,就干脆集体落草为寇。
而且,即便是不愿落草的士兵,只要脱离了军队的管制,他们也大多会把枪械抛弃或是卖掉,然后一些为非作歹的人获取武器之后,再随便拉上几个弟兄就可以当土匪了。
对于这种现象,当地老百姓有一个形象的称呼:“过大兵”,只要有军队过境,那么必然会在近期内造成一波匪患,久久不能平息。
至于另一类土匪来源则主要是走西口的年轻人,中原地区穷者无立锥之地,在老家没活路了,迫不得已之下就只能选择走西口、闯关东。
这些年轻人大多都是光棍汉,二十多岁的年纪血脉贲张,又没有正当职业,租种别人的土地又嫌累,所以,只要有人鼓动就会加入土匪。
最麻烦的是这些人对于所处地区并没有什么乡土认同感,于是干起土匪行当之后,为了“一夜暴富”的梦想,就更容易心狠手辣。
其实早在湘赣两省闹革命时,红军就经常会面临土匪问题,若是严格算起来,当年槿甘山上汪卓的那几十号枪,其实也是土匪,而元纹财则是半绅半匪。
一般来说,按照土共的政策,如果是因为日子被逼得过不下去,不得不当了土匪,只要没有造成血债,大多不会进行太过严重的惩处。
不过但凡是土匪出身,大多都带着点好逸恶劳的毛病,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所以绝对算不上什么好兵源,即便是红军大扩红的时候,对于这些人也要经过严格筛选才能让他们加入。
这些年来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红军除了和前来围剿的果军以及地主组织的民团作战外,剩下对付最多的就是土匪了。
尤其是陕南,那里山高林密,地方势力盘根错节,土匪活动猖獗,其中最嚣张的王三春在川陕边界可谓是独霸一方。
最盛时王三春直接拉起了四个团五千多人的队伍,甚至在当地设立了税局、铜元局、制币厂,还专门搞了个军械处用于制造枪支弹药。
在这个年代,土匪和军阀的界限其实没有那么明显,无非看一个兵强马壮而已。
当然了,这些武力在红军这头过江龙面前自然是不值一提,所以只要是土共扎根的地区,不仅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