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小炮艇好用是好用,正是凭借它们,红二方面军才能在湘鄂西的广阔水域间“称王称霸”——对付大型军舰或许很难,但用来打打游击实在好用得很。
可炮艇的动力却是个老大难问题,蒸汽机点火发动太慢,又太过笨重,作战中很不灵活,不如汽油机和柴油机好用。
可是后两个内燃机一直缺乏油料,只能通过地下渠道从江城购买,难免入不敷出,甚至后勤又不得不把内燃机改造成煤气机,结果还是遇到和蒸汽机类似的问题。
中央接手延长油田之后,就一直在努力扩大油田产量,可这处油田的产量有限,以目前的技术水平能够满足中央根据地的需求就已经够呛了,分出来支援其他根据地的份额相当有限。
有道是由奢入俭难,手上拿了这么好的装备,何隆当然不愿面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所以中央打算开发新的油田,他肯定举双手欢迎。
而随着程刚的讲述,大家才知道原来嘉峪关一带早就有人采集山间石油然后直接用于照明,当时的玉门已经有石油从石缝中源源不断地流出,过往行人随便取采携带,不用花一分钱。
后来比利时人林辅臣向陕甘总督申请开采玉门石油,制造洋蜡、洋胰(粗制香皂),并种甜菜造糖,葡萄造酒。
但是当林辅臣从欧洲雇来工匠,购买机械打算回到甘省时,却不幸病逝在了关中,随后其子虽然也办了一些工厂,但却放弃了开采玉门油矿的初衷,改用动物油等生产蜡烛和洋胰。
接下来便到了13年,清王朝倒台之后,署理甘省都督兼民政长的张炳华想起早年在嘉峪关的亲身经历,便以省署名义,派出专员前往河西实地调查玉门石油矿藏。
结果还没等他做出什么成绩,第二年袁世凯就把他给撤了,然后调来一个新的主政官,大权旁落的张炳华便只好饮恨作罢,从此玉门油田的开发就此搁置。
接着又是十年过去,终于有人记起了玉门油田的事情,甘省议会副议长慕寿祺以个人名义写信给玉门县知事,敦促对方将石油标本寄往北平进行化验。
当时厂方化验后的复函是这么写的:“前寄石油标本,其质甚美。一种可化为三:上层曰烛质,中层曰煤油,下层曰汽油。”
“每取1两,可取洋烛原料2点5钱,煤油3钱,汽油5点5钱,汽油每斤约价值银8两,销路最广。
油源如果畅旺,定获大利。且资本无多,美式机器每架约需价银四五万元,华式机器不过二千元以上,运费尚不在内,艺徒亦易学成。”
信中负责化验的工厂代表还力劝甘省“或请领官本,或集股招商,倘若两方无效,拟请议会派员进京面商,本厂有意组织开办,勿使放弃”。
但这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再一次被地方当局以各种借口束之高阁,前后算下来,明明白白摆在那里的玉门油田,总计三十多年的时间,历经清末民国却没有任何一个组织着手开发。
“比利时人林辅臣的失败说明甘省地处西北内陆,交通不便,投资难度相比沿海地区大幅提升,所以他即便想闯下一番事业,最后还是只落了一个客死他乡的结果。
而张炳华和慕寿祺作为本地官员,对于经营地方产业确实拥有一定积极性,但一个偌大的工程不是单个人的意志可以推动的,所以他们最终也纷纷失败了。
至于金陵政府,呵,从27年开始到现在也有七八年时间了吧,别说他们有什么投资了,就连通过的计划也大多集中在沿海一带。
若是没得我们红军,只要小鬼子从海岸登陆,我看他常凯申拿什么来守住这些工厂,到时候难道又跑到内陆再建一次么?不过有我们在,肯定不会让小鬼子来占这个便宜。
从这点来看,只有我们土共才是开发玉门油田的唯一人选,只是此地远在河西走廊西侧,现在红军的影响力仅限于陇南陇东一带,难免有点波长莫急了。”
说到这,程刚转头看了鹏石穿一眼,然后忍不住笑道:“老鹏,等你到了北边之后,如果真想让那些装甲车动起来,说不得还得先在西北打上几场哦。”
鹏石穿倒是只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有关西北三马的资料,程刚之前早就拐着弯给他拿来了不少,他自然也是清楚的,甚至还知道现在担任红一方面军司令汪洱卓同样有意参与西北战事。
大家都知道,西北将是红军首次动用大规模机械部队的战场,面对如此诱人的机会,谁也不愿轻易放弃。
晚清陕甘伊变之后,伊族人口遭受了巨大损失,地方伊族势力却靠着出卖本族壮大起来。
到了这时,伊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