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百三十八章 甘青宁现状

而甘马则正值旧力已消,新力未成的时刻,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甘省则被分为两块,大约以黄河西侧诸县为界,再往西边去的河西走廊一带其实是青马、宁马的地盘,而东边的金城到天氺一线,则主要由中原势力掌控。

惯性的力量是强大的,这时的马步方虽然被常凯申鼓动,甚至还平白多了个甘省主席的头衔,但他却一直不肯出动主力攻打金城,实际就是在等待共党的表态,若是对方愿意继续维持现状,那么大家其实也能安然无事。

毕竟共军再怎么说都是打赢了遭殃军和晋军的存在,之前参与对陕甘、陕宁边界围剿时,马家军不是没有吃过亏,自然不愿轻举妄动,免得失去安身立命的根基。

不过西北马家军在这些年里并非没有出手参与过大战,最近一次便是33年底,西北军阀孙殿尹与宁马、青马之间的四马拒孙之战。

事情还得追溯到两年前冯遇祥发起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在冯下野之前,孙殿尹算是冯遇祥的部下之一,而33年是他仍然是果军第41师师长,手下有小3万人马,所以也是冯、常二人争相拉拢的对象。

对此,孙殿尹自然不愿轻举妄动,周旋于各方诸侯之间,即不依附,也不敌视,尽要好处。

为了尽快瓦解冯遇祥的抗日同盟军,常凯申居然升任孙殿尹为第41军军长兼青省西区屯田督办,让他去大西北与马步方、马鸿奎等人抢地盘。

而阎西山也担心孙殿尹赖在晋省附近不走,造成对自己的威胁,因此赠送了一大批枪支弹药给孙殿尹,支持其向西北发展。

于是乎,孙殿尹在得到中央政府及阎西山的支持之后,胆子立马就大了,把军队扩充到7万5千人,对外号称10万,浩浩荡荡开赴宁、青"屯田"。

说来整个事件的过程和历史轨迹相差不算太大,毕竟那时的红军在晋、绥、宁等地的影响力还非常薄弱,一开始志得意满的孙殿尹自然不会考虑和共党合作。

而在得知孙殿尹要来西北"屯田"之后,宁马的马鸿奎可急得团团转,又是托人向中央说清,又是组织当地伊民示威游行,试图阻止孙殿尹入侵。

最后见到这些努力都收效甚微,马鸿逵干脆一狠心,拿出私藏的大量黄金贿赂中央驻甘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请其从中周旋。

其实那时的朱绍良在甘省待的时间并不算长,前面就有提过,自东北军入甘之后,金陵政府便将甘省主席的位置交给了于学中,只不过为了牵制和监视东北军,常凯申又把不少亲信安插在金城,正如他在长安所做的那样。

既然朱绍良是常凯申的代表,肯定早就知到常凯申让孙殿尹到西北屯田的用心,无非驱虎逐狼之计,让孙殿尹与西北诸马厮杀,以达到消灭地方军阀的目的。

究其原因,还是常凯申见到东北军不愿内战,实在太过“软弱”,不仅用来压制赤匪都已够呛,对上马家军也少有动作,所以便干脆引入新的力量。

当然,常凯申仅仅只是把孙殿英的看做一个棋子而已,并未怎么在意,朱绍良正是看出了这点,所以简单使了一个离间计,说孙殿尹并不打算和马家军作对,而是与其同流合污,便使得中央对孙部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于是,常凯申不再相信孙殿尹,认为支持其吞并西北诸马并不能真正解决西北问题,立马决定利用马家军打击孙部,然后趁势接受前者的效忠。

在果府的协调之下,宁马和青马很快就联合起来,总共组建了4万人的作战部队用于对抗孙殿尹,可即便如此,他们的战斗力依旧相当有限,战争初期一直被孙部吊着打,甚至一路退到了青省省会青唐。

从34年1月开始,双方转入相持阶段,孙部攻不下青唐城,马家军也无力反击,直到常凯申亲自下场,停发了孙殿尹的军饷,接着又说服于学中的51军出兵作战,使得孙殿英腹背受敌,最后才结束了这场闹剧。

不过历史上的孙部在失败之后本应绥远方向撤退,最后在晋绥军的接应下摆脱马家军的追击,结果自然是让阎西山和宁马都吃了个饱。

但在这里却是由红军插了一手,抢在阎西山之前救下了41军的残部,于是不仅宁马缴获的装备大幅缩水,晋军也因此失去了一次扩张的机会,相当于全让土共当了这个渔翁。

此外,这也是常凯申最后一次大规模干预西北局势,等到34年东北军投靠共党之后,金陵政府和甘青宁之间的联系便被彻底阻断,那些或明或暗的手段,当然也就此失去了效果。

而从这个例子中,其实也能看出马家军对于外来势力的提防,河东有

不想错过《时空过客4251》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