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一个纯粹的贫油国,对此夏国人多少都有些自卑的情绪,自古以来天朝上国地大物博,如今却破败成这番模样,心里又怎么会好受。
基于如此,土共在陕北的延长油田,作为目前国内唯一在进行工业化开采和炼化的油田,自然有着鹤立鸡群般的地位。
哪怕延长油田的产量相当有限,但只要看到共军时不时出动的飞机卡车,以及在北方逐渐畅销的延长煤油,无论对这股势力是何看法,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其在石油方面的经营能力。
正因如此,当土共开始声称要开发玉门油田时,外界并没有对其目的产生太多的怀疑,河西走廊毕竟还是属于甘省地界,在东北军将甘省转交给土共之后,对方无疑具有了天然的统治名分。
更不用说这里面还穿插了一部分民族矛盾在内,土共自家的想法如何是一回事,中原民众的想法又是另一回事。
起码看到同一出身的共军拿回河西走廊,其他军阀在产生兔死狐悲之感的同时,多少也会承认理应如此。
当然这些杂七杂八的想法就不是土共关心的内容了,现在红军的主要目标还是打通河西走廊,然后彻底稳定这条极具战略意义的石油生命线。
对此,已经事实占领河西的马家军肯定是不会束手待毙的,虽然共军并未表露出染指青、宁地界的念头,但河西对于马家军尤其是青马而言,依旧属于卧榻之侧,天王老子来了都不让!
“天门开了!”“刀枪不入!”
“哒哒哒哒!!!”
8月开始,红军先头部队便正式于金城铁桥越过黄河,向西北方向前进,但还没等他们走出多远,问讯赶来的青马部队便蜂拥而上,大有先来一场下马威的味道。
青马脱胎于清末时的甘军,主要以少数民族兵员为主,由于所处地区太过贫瘠,相应的社会制度也非常原始残暴,这些都导致当地兵员养成了凶狠嗜杀的习性。
甚至在马步方的治下,男子普遍在12岁以后就会被强制接受军事训练,并被灌输奴化思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此时的甘青宁地区,依旧保持了相当浓厚的封建乃至奴隶制传统,所以在统治者家族世袭的制度下,青马的士兵也普遍愚忠于马步方,以至于为主杀人都成了所谓的军队“信仰”
当这种力量展现到战场上是,确实尤为可怕,面对那些一窝蜂地涌上来消耗弹药的青马士兵,红军战士们扣扳机的手指都要按软了……
杀生是为救生,在这次行动之前,土共可是准备对差不多晋省战役三分之一用量的弹药,火力投放才不过刚刚开始而已。
若不是免得打草惊蛇,先头出动的部队甚至打算配发更多的自动枪械,真要让他们干成了,那简直和一边倒的屠杀没什么两样。
诚然,青马士兵的凶狠坚毅程度,确实算得上跟日军不相上下,战场意志也丝毫不弱于武士道,可是在战术训练和武器装备方面,马家军估计也就能和川军比一比了。
所以在只出动了步兵袭扰的情况下,这些光搞出一堆人海战术的军队,在弹药充足的红军面前就只有充当靶子的份了。
不过马步方也并非一门心思浪送,在见识到红军的强大火力之后,他很快就把试探部队撤了回来,这些虽然只是临时拉过来的壮丁,但死太多的话,还是不划算的。
一直以来,青马的火力就非常一般,步兵更是乏陈可善,马步方对此肯定一清二楚,所以他压根就不指望靠步兵战胜共军。
随着自动武器的推广,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之后,骑兵部队日渐呈现衰落的趋势,但是在较为落后的农业国中,这种趋势要明显滞后不少。
面对火力不足的敌人,骑兵的快速反应和奔袭作战能力仍然有着巨大威力,尤其是在广大西北地区。
西北少数民族自小接受马术、马战训练,作战能力普遍强于中原骑兵,这些传统优势在中原军队基本完成工业化改造之前,始终是个难以解决的麻烦,面对青马的骑兵冲击战术,往往缺乏有效的应对办法。
在过去和军阀部队的作战中,青马常常只需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哪怕在战局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也能牢牢掌握住主动权。
一场骑兵冲击下来,对面的士兵可能还没来得及开枪就被骑兵的马刀劈中,而且骑兵出现在战场后,威慑力极大,可以快速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和作战意志,导致战线溃败。
正是凭借着这一法宝,马家军才能够在西北长期逞威,这次见到共军火力不俗,马步方也曾担心对方转头进攻他的老巢青塘,若是如此,他还真得头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