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百五十九章 平津事变

义上来说,这时的华夏共和国和日本帝国其实一直处于战争状态。

从31年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当时的土共中央就发表了一份抗日宣言,之后也从未改口,所以便一直继承到了现在。

按照土共官方的表述,在日军彻底退出东北和弯弯两地之前,夏日两国不存在任何和谈的余地,包括先前晋察战役结束后,也只能算是暂时停战。

这种实打实的强硬作风,在过去其实并没有多少人在意,因为共军压根就没日本人打过(东北抗联的存在被刻意压制了),又有何必要谈什么宣战不宣战呢。

但随着共军屡次给予小鬼子深刻教训,认可这套说法的国人渐渐还是多了起来。

而且现在红军将近四分之一的兵员都是东北出身,坚持抗日立场,都几乎可以算是土共的合法性来源之一,自然不能有任何原则性的妥协。

果党害怕日本人,一直畏畏缩缩的不肯发话,但土共可不怕,早在4月初日军在华北挑起多次冲突的时候,红军就已经开始在张垣集结兵力,现在就只等着一声令下。

可是见到共党回应得这么爽快,宋哲原反倒开始犹豫起来,口头上感谢对方的好意之后,又扣扣索索地提出了不少条件,建议共军不要过早干预,以免破坏现有平衡,挑起两国全面战争,那就不好收拾了。

当然宋哲原肯定不至于说得如此直白,但意思差不多是这个意思,这就是典型的“干大事而惜身”,都火烧眉毛了突然又舍不得自己这点家业。

不过也有可能是土共“凶名在外”,如果常凯申的遭殃军愿意北上支援的话,宋哲原说不得还会夹道欢迎呢(前提是他们能打得到北平)。

因为让果府接手华北,宋哲原顶多是被打回原形,放弃当华北王的野心,可是要让共党进来,将他的29军像17路军、东北军那样彻底改编,那就真要命了。

所以在日军彻底打进来之前,宋哲原的想法还是大不了带兵撤到南方,怎么也能在常委员长麾下混口饭吃,总比在长安当个手下没人的吉祥物好。

可是话又说回来,和还算讲点情面的土共相比,常凯申才真是吃人不吐骨头,最好的结果肯定还是能拿捏住一块地盘,当个草头王。

如果日本人不再继续增兵的话或许还有希望,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早在上个月,日本内阁就在讨论,是否需要彻底铲除祸根,将他们与金陵政府达成的协议援引到29军,也就是像遭殃军那样,让宋哲原也滚出华北。

现在常凯申就连原本放在正定,用来准备“收复”晋省的军队,都因为不愿刺激日本而直接撤了回来,如果宋哲原也跟着南下的话,那么华北就当真是日军一家独大了。

另外也有政客提出计划,按照帝国在冀察、察东等地的政权一般,设立邻接满洲国的缓冲地带,也就是所谓的华北自治政府。

包括一直主张不扩大的石原莞尔也迫于压力,不得不做了最后让步,提出如果不具备以下要求所有的条件就不得出兵,反而言之,如果条件成熟的话,则可以一试:

一、同时动员15个师团;二、同时动用军需动员准备量的一半;三、作战地域为黄河以北;四、作战时间约为半年;五、战费为55亿。

必须得承认,这已经算是相当持重又兼顾战略的想法了,毕竟若是让日军继续在华北扩大下去,用不了几个月肯定会动用到军需准备量的一半以上。

如果刚一开战就主动定下了这个决心,那么日军反倒能有更加充足的条件来应对战争。

但是,没过几天陆军部就强行通过了扩大华北驻军的决定,至于石原的条件,可笑,哪里用得着这么苛刻!

也就只有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仍然保持了底线,规定要努力把作战地域限定在平津地区,不得向其他方向用兵。

对此,参谋本部对华北驻屯军司令官的指示是:“作战地区限制在平津附近,不要离开津浦、平汉、平绥三条铁路线过远,要极力避免巷战,主要战场应布设于平津郊外”。

换句话说,在日本人看来,华北马上就是他们的地盘了,不往别处扩张都算是对夏国人客气的。

像那什么29军,从哪来,滚哪去吧!

于是乎,就在宋哲原还犹豫到底(金陵)中央的援军什么时候能到,以及要不要接受共军的支援时,经过多日的努力,日本华北驻屯军已经快要把先前制定的平津计划给全部实现了。

切断了北平对外的三条主要铁路线之后,剩下的无非是29军在北平东侧的通州兵营,以及南侧的南苑基地,瓮

不想错过《时空过客4251》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