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大量探子,一旦发现共军出没,就必然会发出警报。
这些信息早就被土共的情报部门掌握到手,为了以防万一,红军只是在飞狐径和蒲阴径布置了佯兵,让敌人形成南线共军主力尚需不少时日才可到达的错觉。
至于真正的杀招,其实是直接从涞源县出发,穿过太行山直抵北平西南的房山,然后攻打丰台。
只要拿下了丰台,那么红军便可以依靠平绥铁路运输补给,甚至南北两线还可以形成有效的互动,合力夹击敌人。
至于最大的风险,则是如果不能及时攻克目标,那么南路纵队的处境无疑将会极其危险。
甚至按照最坏的预计,以遭殃军为首的果军还可能配合日军行动,沿平汉线北上对红军造成围攻之势。
那到时不仅连北平救不了,进入华北的红军也会自身难保,不得不沿平绥线一路撤回张垣,这损失可就大了。
穆虎三所言的的“不惜一切代价”便是指的这个,甚至在战前发给前线指挥员的电报中,穆司令更是直言不讳地说了一句:
“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丰台!”
好在南路纵队并未让穆虎三失望,彻夜的准备之后,7号凌晨4点,红军正式对丰台发动总攻。
这时日军的两个联队加一个旅团都被吸引到了北平东部和北部,以防备共军从八达岭方向进入华北的兵力,而丰台剩下的,就只有刚刚从津门赶过来的第40旅团。
可惜不凑巧的是,第20师团除了两个步兵旅团之外,还有一个骑兵第28联队和一个野炮兵第26联队。
其中骑兵联队已经被派去北边巡逻警戒,顺道清缴剩下的29军余部,而野炮联队则和师团总部还有第40旅团一起,都是才从津门那边调过来的,还没得及安排新的任务。
所以在红军攻打丰台时,除去要面对一个六七千人的旅团之外,还有一个装备了三十六门75mm野炮与十二门120mm榴弹炮的炮兵联队。
当然了,因为日本的火炮产量有限,很难按编制装备定数的榴弹炮,那规定的12门大口径重炮,实际上大多数师团都只分到了9门。
但换句话说,此次红军攻打丰台,还是要面临敌人45门野战炮的威胁,这还没算步兵旅团下属的野炮和山炮,以及更多的迫击炮和步兵炮。
夏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屡屡吃瘪不是没有理由的,在部队仍拿着一战前的老式山炮、甚至只有迫击炮充数时,日军随便一万多人,就能装备上百门的火炮。
在其他夏国军人看来,这简直是武装成了刺猬,又怎么可能赢得了呢?
可是赢不了也得赢,在红军眼中,就没有打不败的敌人!
这并非是中二之语,而是红军对于此战早有准备,即便不在丰台也会在其他地方,终究都是要打的。
一般来说,要想对付敌军炮兵常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是直接用炮兵反炮兵,或是通过弹道测算对方的阵地,或是依靠空中侦查获取敌军位置,炮战激烈时两边往往都需要打一炮就换个位置。
第二种则是干脆出动飞机轰炸,现在防空战术还并不到位,从空中发现炮兵阵地然后投射航空炸弹,往往能够起到奇效。
至于第三种,则是装甲部队突袭,快速撕破敌人布置在炮兵外围的防御阵地,反正这时候的炮兵几乎没有什么快速反应能力,一旦被近身就是妥妥的炮靶子。
和以上三种方法相比,最最下策便是步兵冲击,用士兵的血肉攻克防线,最后再收拾炮兵。
之前的晋察战役中,红军就领会过了日军的猛烈火力,战后的伤亡大半都是重炮轰击造成的。
不过那时好歹还占了个后勤的优势,通过根据地的铁路和公路,火炮运输难度不大,炮兵、飞机乃至装甲车辆,都曾用于克制敌人炮兵,所以最后算是勉强打了个持平。
而这次因为要跨越山脉,北线有平绥铁路支撑还好点,南线只能走山路,几乎没办法携带常用的75mmm1野战炮,即便带上了也会严重影响行军速度。
同样的,少数的坦克车辆这时候都在北线,刚刚穿过隧道从火车上运下来,肯定是赶不上南线作战的。
而飞机则是在红军参战之后就一直不断出动,为部队封锁己方天空,维持住红军一侧的战争迷雾,只有必要时才会进入敌域侦查。
毕竟这回的日军不仅出动了陆航,就连海航也掺和了进来,而红空军的底子到底是薄了些。
能够把自己这边的空域守住,不让敌人利用空中侦查及时了解战况,就已经很不容易了,等到正式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