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具显威

本官方的宣传中还始终坚持其只伤亡了七百多人。

根据红军这边的推测,这里的实际数据起码得翻个十倍,再加上另外一个骑兵旅团和独立混成旅团,日军的伤亡总数不会比红军低到哪去,甚至因为救治不够及时,死亡率还要更高一些。

对于日本人的掩耳盗铃,土共也不知应该作何评价,从某种程度上说,或许红军还得感谢他们这么干了,毕竟愿意连续踩两次坑的敌人可是难得遇见。

此外,日军各部队之间、部队上下之间还往往缺乏高效的沟通机制,很多时候就连搬块砖都要死人,结果更是导致其反应迟钝,难以对新局势做出及时调整。

所以明明军部已经知晓共军的战争实力,内阁也有人认识到了共党的可怕之处,但他们就是拖着不愿告诉下面。

而那些中下层军官又哪里懂得这些,见到皇军伤亡“上千”之后,立马就跟点着了火似的,脑袋上绑根带子便要上去跟共军复仇雪恨。

然后复着复着居然就变成光打29军了,原本设想的赶走宋哲原并建立华北反赤政府的计划,也在无形之中变了味。

上头看重的是后者,下面却只想着欺负夏国军队泄愤,于是口口声声说要重视共军,实际能做到的却没有几个。

若不是现在日军还占着一个工业国的便宜,身后又有美国人向日本倾销钢铁、石油乃至棉花等原材料,土共还当真用不着怕他们,一群建立在腐朽体制上的渣滓而已,有什么好担心的。

话说回来,战术上还是要重视敌人,这次穆虎三直接下了军令状,哪怕伤亡超过两万,也必须拿下北平日军,然后至少守住此地一个月。

在这两个目标里面,前者其实还算好办,唯一的难点的就是时间,必须赶在敌人援军从津门等地赶来之前,彻底歼灭北平周边的日军,否则一旦局势僵持下去,初来乍到的红军很难在根基薄弱的华北平原扎稳脚跟。

至于后面那个就有点麻烦了,津门本就是渤海湾内的主要港口之一,以红军目前的火力是很难和海上巨舰的大口径重炮对拼的。

如果敌人在地面作战失败之后,不顾一切地炮轰津门,那么不仅红军只能收复一座废城,还得时刻面临敌军登陆的风险,更不用提这些重型火力对群众和部队造成的威胁。

当年的一二八抗战中,日本人就是仗着自己的飞机大炮对申海大肆破坏,无论军用工事还是民用建筑,基本不作任何识别就实施炮击和轰炸。

所以对于日寇的节操,土共从来是不抱任何指望的,除非真的将敌人彻底打疼打怕了,否则这些小鬼子压根就不可能正视夏国,也不会把夏国人的命当命。

在北平战胜日军还仅仅只是第一步,而现在红军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地把这一步迈好了。

自从5号第一批部队赶到通州后,6号清晨红军正式接手通州县城,同时还不忘对华北驻屯军第2联队发动了伏击,集中使用的轻便火力,直接造成这支部队伤亡近半。

就连紧随其后赶来的第1联队,也在追击“通州溃敌”的途中再次遭遇埋伏,损失不小。

随即华北日军的注意力立马从北平城转移到了通州西北方向,所有人都在推测,共军主力很可能会从此袭来。

顾不上清缴29军的剩余残兵,接连损失两个联队之后,华北驻屯军司令部赶紧下令第20师团第39步兵旅团攻打通州,然后又马上将20师团剩下的第40步兵旅团调往北平。

但红军可不是只有从八达岭过来这一条路线,从晋东北老根据地翻越太行山脉,同样可以进入华北,而且这支山地奇兵刚一出现,便于6号深夜开始攻打北平的交通枢纽丰台。

上万人马的后勤补给可谓是一个天文数字,之前日军在晋察战役中失利,他们总结的首要原因就是路途遥远,太过依赖于并不在自身掌握中的平绥线,以至于被共军抓住机会切断了后路。

所以这次日本人把交通线看得尤其重要,尤其是津门到北平的铁路。

甚至日军不惜减少往北平的派兵,也要在沿线维持重兵,这大概算是他们少有的从失败中获取到的教训。

但惯性思维也是可怕的,无论是日军战史,还是他们搜集到的共军案例,都少有脱离交通线的大规模战役。

因此他们也没想到,共军居然不仅敢于脱离铁路线,甚至连太行北部的两条传统路线,太行八径中的飞狐径和蒲阴径都没走。

当然不方便走了,这两条路不仅人员来往密集,容易走漏消息,而且终点都在保定附近。

别说日军了,就是果党都在此布设

不想错过《时空过客4251》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