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侵略印度的军事冒险者们提供任何帮助,就连威廉二世皇帝也是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威尼斯港口工人罢工的消息以后,才怒气冲冲的找到帕彭宰相,严厉斥责他德国军队到底是什么策划的印度行动?
威廉二世气急败坏:“朕什么也不知道,你们都在瞒着我,竟然让朕什么都不知道!”
帕彭也同样尴尬,因为总参谋部曾向他做过保证,只要德军行动起来,中国人是不会肝胆加以干预的,并且美国政府也会在外交和军事方面给予德国很大便利。
但结果总参谋部的两项承诺都在一天之内化为泡影:中国人不仅加以干预,而且还以大规模的攻势挫伤了德国海军的威信;美国政府则只是在吉大港海战以后,发表了一个不痛不痒的中立声明,美国位于菲律宾和关岛的海军舰队,没有一丝一毫调动起来参战的意思。
德国政府被耍了,只是帕彭宰相还不能确定,是他被总参谋部耍了,还是德军被美国政府耍了。
怒火中烧的威廉二世显然接受不了这种简单的解释,政府和军队不应该把他当成一个摆设品!愤恨至极的德国皇帝,简直是还要把帕彭宰相当成小孩那样狠狠训斥,不过这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到头来还是帕彭宰相勉强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我们可以通过美国政府向中方表达停火的建议……”
第五十一章 陈兵百万
法比边境,敦刻尔克。
十多年来比利时的内政外交一直深受德国政府的渗透,柏林和约实际上规定了德国对比利时内政具有种种指导特权,使这个位在法国和德国之间、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国家,沦为了德国的卫星国之一。
德军总参谋部一度计划过肢解比利时国家,将其东北部领土全部并入德国,只保留南方以弗拉芒人为主的土地,建立一个比今天的比利时小得多的国家“法兰德斯”。但德国内部对此计划矛盾重重,保守主义者们很担心过多吞并比利时的土地,将可能改变德国内部的人口和宗教构成,外交部门也感到肢解比利时的意义不大,威廉二世本人则深受荷兰女王威廉明娜的影响,所以也有意对比利时网开一面。
种种因素影响之下,使得比利时逃过一劫,幸存于柏林——新加坡体系之下,只是内政外交均受德国挟制,还有为数众多的德国军队至今驻扎在比利时同法兰西公社共和国的边境上。
自打孟加拉湾冲突升级以来,为了援助中国,同时也是响应伟大的书记长同志的号召,法国公社政府也发起了规模浩大的动员,除了大批工人走上街头支持孟加拉人民的独立自主以外,还有更多法国人民拿起武器,加入到了法兰西公社国民自卫军的队列里来。
在欧洲“咆哮的二十年代”中,不仅是以德国为首的中央同盟国国家在经济、工业方面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法国、英国一样在战后革命时期迎来了惊人的高速发展。
在整个二十年代中,由于公社政府采取了巧妙的外交战略,饶勒斯主席很机警地将法兰西公社打扮成了西欧大陆上的孤星共和国,令德国放松了对法国应有的警惕性,1925年英国革命以后,法国又通过向海外输外出革命的策略,把德国人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欧洲大陆之外的地区。
很长一段时期,法兰西公社共和国都只维持着一支人数不超过二十万人的小规模常备军。
但同时,公社政府也发扬了“巴黎公社原则”的精神,在法国国内培育了非常浓厚的民兵风气。大批工人纠察队队员换上武器,稍加训练,就能立刻成为优秀的作战兵员。
孟加拉湾危机前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在巴黎政府的号召之下,法国国民自卫军的人数就从二十万急速膨胀到了四十八万,现在又膨胀到了九十万人。
在敦刻尔克一线,从后方乘坐雪铁龙卡车不断奔赴前沿阵地的法军新部队,数量更是惊人,按照国民自卫军敦刻尔克集团军司令甘末林的话来说:“我军每天都得到至少一个师兵力的增援,这种支援前线的效率,即便是在1914年8月那些最美好和让法国人民热血沸腾的日子里,我也不曾见到过。”
自1919年的失败以来,巴黎沦陷的耻辱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那样,始终悬在法兰西公社联邦的头顶之上。全法上下,经历了惨烈的战败、动荡的革命以后,终于结束了自1871年以来长达半个世纪的思想混乱,整个民族的心智第一次被真正团结在了一起。
公社法国的教育中,处处可见浓厚的军事色彩,从六岁到十八岁的青少年,不分男女、不论过去的阶级和家庭,都被一起
安排在了各种军事化的假期义务劳动组织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