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37章

丰富的夏令营活动,激烈的体育竞赛,过了十四岁以后还要接受更加专业和可靠的军事训练,所有行将成人的青年都要在暑假时举着枪,背着沉重的行军背囊,吃力地穿过密林或者爬过灌木丛生的荒地。

男生如此,女生也是如此,女青年同样接受了十分严格以至于令人感到严苛的军事化训练。她们往往剪着干净利落的齐耳短发,因为这种发型最早是由林淮唐号召而在中国流行起来,所以法国人有时把这一发型称呼为“中国发式”,把那些穿着蓝白短裙、踩着厚重军靴的法兰西少女们,称呼为“中国小子”。

她们的训练跟同样年龄的男孩子的训练差不多,包括周末背着沉重背包的长途行军,以及形形色色的义务劳动。

年满十八岁以后,这些青年们就要到农村中服役一年,这是寓居巴黎的罗莎卢森堡女士极力强调和推崇的一项政策,她称之为“农村再教育”,目的也是显而易见,是要加强法国城市与农村、工人与农民之间紧密的关系。

服农役时,下乡青年的任务是帮助农民料理家务和在地里劳动,年轻的姑娘们一般是住在距离乡村地区很近的营房里面,但也不排除有时直接住在农民家中。

以法国的社会风气……也可想见,社会道德问题会如何丛生起来。漂亮的城市少女对法国南部的农民家庭经常造成破坏,乡下的暗结珠胎也很严重,而且即便不考虑下乡青年破坏农民家庭的问题,仅在下乡青年群体自己内部,各种混乱的“浪漫行为”也使得“下乡劳动”这个名词,在一段时间之内具有了别样的暧昧色彩。

总体而言,法国的男女孩子们还是对革命以后带来的新生活感到乐此不彼。来自各个阶级和各种行业出身的孩子们集合在一起,使来自贫家和富室,来自工人家庭、农民家庭、商人家庭或贵族家庭的子女们分担着共同的任务,这是过去五十年间、一百年间法国历代政府一直想要做成却始终没能做成的事情。

在大多数情况中,一个城市出身的男孩子或女孩子进行六个月的强迫劳动服役,住在户外,学习体力劳动的价值,跟那些不同出身的男女孩子们相处,对他们是没有害处的。

像甘末林这样出身于第三共和国时期的旧军官,一度也很怀疑过公社时代的教育体制可不可靠,但到了今天,当甘末林看到那些由雪铁龙卡车一车车送来法比边境前线的年轻士兵时,他的想法就完全改变了。

在边境线上,还有从巴黎通往敦刻尔克的各大城镇中,到处可见肤色黝黑、体魄强健的法国青年人,他们脸上满是朝气蓬勃的笑容,营养充足,一望可知就知道人人都经常进行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并且纪律严明,在长期的集体生活中自然而然养成了惊人的默契与组织度。

敦刻尔克前线到处都是雪铁龙卡车飞驰而过留下的车胎碾痕,法兰西公社这十多年来高速发展起来的汽车工业,也使公社体制带来的动员效率如虎添翼,更显出惊人的威力。

甘末林心中既有余悸,也有澎湃的豪情,他和副手阿尔冯斯 乔治谈道:“我现在赞成把我的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全部送去参加人民夏令营,我们应当承认,人民夏令营和农村再教育是可以培育出一代杰出青年人的。不信就看看你的眼前,这些强壮挺拔的小伙子们!哪一个不比二十年前马恩河畔的法国青年更加高大、更加健壮!”

阿尔冯斯 乔治则说:“十四年来,法兰西的父母们开始把对下一代进行抚养和教育的权利,一点一点让渡给了政府,我们牺牲了父母子女之间可以悉心相处的快乐时光,换来一代更强壮的法国青年,这值得吗?”

甘末林还没有那么古板,他其实多少也明白青少年恐怕并不怎么喜欢与父母“悉心相处”的时光,而是更热爱与同龄人待在一起的集体生活。

这种集体生活,伴随着法国社会在战败以后浓厚的军事复仇主义氛围,这才缔造出了二十年和平以后的新一代法国人。

他们的愿望就是彻底埋葬1871年和1919年的耻辱,把白色从法国的旗帜上彻底消除掉。

第五十二章 彻查中央非洲

“我们会和德国开战吗?报纸上都在说着战争在望危机的往事!”

阿尔冯斯 乔治提到的“战争在望危机”,距今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甘末林细细想来,当年的局势确实也和今天的形势颇为相似。

1875年俾斯麦借口法国国民会议通过了增兵法案,便授意德国的《邮报》发表一篇标题为《

战争在望》的文章,指出法国正在准备复仇战争,从而在德国和全欧洲都掀起了一种临战的紧张气氛

不想错过《民国不求生》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