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在从唐朝到后世的一千多年历史当中,能够改进的地方实在太多,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王辰总不可能站在这太极殿中,一股脑的把所有改革方案都说出来吧。
那不仅起不到什么良好的效果,反倒会把现在所打下的优良基础倒转为劣势。
毕竟改革是一步一步来的,一个脚印一个脚印才能够铸造出上层建筑,欲速则不达,不能够一味贪功求快,妄想一步登天。
更何况在王辰的盘算当中,今天这个教育改革,也就是个小打小闹,根本不算什么真正的大动干戈。
真正要等到大动干戈的时候,那还得等到自己掌握大权,到那个时候想怎么改革就怎么改革,步子迈大一些也没什么关系。
比方说,等自己做到了专管教育这一块的一把手,或者位列三省实权长官,那推行教育的全面化改革,就可以提上议事日程了。
在此之前还是先进行半改革吧,既能够捞着政绩功劳,又不至于太过迅猛而导致无法掌控。
……
李世民看着王辰满脸苦笑,听着自己王兄弟如同诉苦一般的话语,立马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传遍整个太极殿,听的殿中文武大臣也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
“诸位爱卿,看来朕还是太贪心了点,就总想着能从王主事的脑海里多捞点东西出来。”
房玄龄立马接过话茬子。
“陛下,别说您想着多捞点了,就是臣,也忍不住想要再贪一贪。”
“不得不说,像王主事这样的人才,能够提出这般高屋建瓴,天马行空的想法。”
“要是他还有什么别的意见,臣当真想让他再多说一些,毕竟他提出的那些想法,对咱们大唐都是大有利好之事。”
房玄龄这几句话看似在开玩笑,但实际上却给予了王辰极高的评价。
作为天子的李世民,都希望从王辰的脑海里多问一些东西出来,身为大唐宰相的房玄龄,都觉得王辰说的话是对国家有益的良策佳言。
这难道还不算是极为高度的评价?
甭说放在王辰身上,放在在场任何一个大臣身上,那都算是一种殊荣了。
调侃了几句之后,李二陛下把手上的奏折一合,接着往龙椅上一靠,脸上满是感慨般神情的说道。
“王辰,你论说了这么多,关于我大唐培养人才方面的事情,你知道朕现在的最大感想是什么吗?”
王辰有些懵逼的摇了摇头,也不说话,就静静等待着李二陛下的下文。
李世民缓缓地从龙椅上站起身,慢慢地从高台上走下来,然后一路走到王辰面前。
在全场文武百官惊骇的眼神之中,李世民伸出右手,在王辰的肩膀上拍了拍。
“在朕看来,你便是我大唐年轻人一代当中,最为闪耀夺目的人才,当代无人可以与你比拟,无人能出你之右!”
李二陛下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顿时一片哗然。
所有人都被李世民这番评价给震惊了。
这尼玛是何等崇高的评价啊!
原本在这些大臣的设想当中,陛下就算对王辰非常满意,相当看好这个年轻人,也顶多就是说几句赞扬的话语。
他们是万万没想到,陛下开口就是这等惊世之言。
当代无人能与王辰比拟,这岂不就是说,在陛下的心中,王辰的才华和能力已经镇压了所有同辈中人?
不过仔细想想的话,陛下这样的评价好像没毛病。
王辰今天的表现属实是无懈可击,换了在场任何一家的子侄来,都不可能有这般表现。
就凭这份在满朝高官面前气定神闲,挥洒自如的架势,那也是值得称赞的年轻人。
再算上提出的诸多关于教育改革的建议,这别说同时代的年轻人,就是他们这些老家伙,也是决计没这个本事的。
两相比较之下,陛下还算是给他们这些老家伙留了不少面子,在前面半句加了一个“当代年轻人之中”。
要不然陛下直接说“王辰吊打当代所有人”,那他们这些老家伙就算丢人丢大了。
别说其他不知情的人,就算是长孙无忌这几个知道详情得到存在,那也是被震惊的不得了。
看来陛下这是想要借着如此大好机会,直接给王兄弟来一个顶格的高端评价。
房玄龄等人早就预料到了,陛下肯定会趁这个机会,给王兄弟一个的上好的赏赐。
但在他们看来,口头上表扬两句,然后给一个比较不错的官职,也就算是为今天这场朝会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看谁曾料到,陛下居然直接从龙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