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或者询问的问题,就能够近水楼台了。
虽然给他们讲课的博士和助教,也都是颇有学识的大儒,再不济那也是一方有名望的文化人。
但毕竟这种东西,讲究一个现实崇拜。
你跟他们说这位是来自哪里,出身哪一家的知名大儒。
讲道理,要是家里没点家世渊源的,搞不好还真不是特别有感觉,只当是个牛逼人物,尊敬就完事了。
但王辰就是活生生站在他们面前,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
人家这个状元的身份可不是做假的,而且事后朝廷披露出来的诗和文章,令天下人为之拜服,无人能够说出半点瑕疵。
这样的现实例子摆在面前,可比那些距离稍远,略带一点飘渺性的大牛,要来的直接多了。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这些学生的心中,是把王辰当做自己人的。
大家都是参加了同一届科举考试的人,虽然他们没考中,但这不妨碍把王辰认知为一伙人。
如果这位亲密战友,和自己等人一边的状元郎,能够成为监督他们的国子监主簿,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这样一来,他们这些寒门子弟,在国子监学习的过程当中,也就算是找到了一个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