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面。
有了土改才让政府的统治一杆子插到底,打破了千年来基层被缙绅和小吏把持的常例。为后续的工业化提供必要的物资和人力条件。
‘杨总师’点点头,却表示这事不得劲。
“要得劲的啊?”老萧琢磨一把,“西北剿匪很顺利。一个团的‘图-4’进驻宁夏,二十毫米的机炮扫射地面,那个画面真是不要太爽。
人马俱碎啊!”
‘图-4’原本要53年才进入中国,56年才参加实战。现在51年底,它的大航程在西北的广袤地域发挥到淋漓尽致。
为了提升打击效率,西北军区把轰炸机的部分机炮换成机枪,火力弱了点,但持续性大大提升,可以绕着敌人据点打转转。
坚固火力点就上机炮,乱跑的杂兵就用机枪。
西北叛匪一向吹嘘自己马术精良,机动灵活。现在就看是马儿跑的快,还是‘图-4’飞的快。
“西北的剿匪部队都学会呼叫空中支援了。无论侦查、追击、攻坚,‘图-4’的机炮和炸弹都很好用。
就算‘图-4’数量不够,前线机场的伊尔-10和拉-11却是管够的。空地配合练啊练的也就娴熟了,那些念经的马匪往往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西北军区配了两千部车辆,包括装37小炮的‘威利斯’吉普,用于攻坚。
前线还改装了不少架上MG42机枪的装甲卡车,基本可以当战车用,专门欺负马匪的骑兵。
卡车运送补给进新疆,那是给各族群众送福利。这年头没那么些破事,什么信仰也抵不过吃饱穿暖。”
萧金浪说着说着,又沮丧的低声道:“我跟总理吵了一架,没能拦住某些政策的出台。国内也是有些事属于政治正确。”
‘杨总师’听了却呵呵直笑,心情大好。
西北不比朝鲜,开阔地势下拥有代差优势的装备,弱小的一方必然遭受屠杀。可以想象冒出来的刺头必然是尸横遍野,保的今后几十年的和平。
至于拦不住的事么
“这就算历史局限性吧。为了稳定边疆,势必要做些妥协。解决主要矛盾再说,次要矛盾等国力强盛了,也翻不起浪花来。”
‘杨总师’没在庙堂待过,更为乐观。
反倒是老萧当过纪委书记,知道某些事一旦定下就会形成利益集团。日后非得死上一批人,造成巨大损失才有机会改变。
中国也有很多积习难改的事啊。
除了西北,西藏的解放也跟顺利。有足够的汽车和飞机抵达高原,对付农奴社会的当地土司犹如杀鸡的牛刀。
运力提升后,进藏的军队远比历史上更强,运上去的物资也堆成山。这方便了中央团结更多底层民众,摸清状况后毫不犹豫执行民主改革。
房间不扫,灰尘不会自己走嘛。
该杀的还是要杀的,多杀总比少杀强。
毫无原则的宽恕农奴主和腐朽僧侣,是对苦难深重的藏族同胞不负责任。
萧金浪在其中出了不少力,把英国人在暗中搞的鬼摆在台面上,逼着中央下狠手。
说起自己的得意之举,老萧恶狠狠的阴笑道:“若是能在这个世界待到62年,我保证能从阿三身上割下一块肉来。”
“想成为‘当代王玄策’?你可劲吹吧。”‘杨总师’倒是也想待下去,奈何朝鲜战争结束,副本必然也跟着结束。
两人抽空闲聊算是放松,彼此交换对国内国外政治经济军事的看法和预判。到下午三四点,一个电话打到研究所,急着询问萧主任是不是在这里?
老萧去接电话,十几分钟后面色古怪的回来,“总理从西花厅打来的,说维辛斯基要求再次参观我们的半导体研究所。”
“他不是看了一回么?”‘杨总师’也是不解,“当时对我们爱理不理的,脸上就差写着一行‘你们中国人也能研究高科技?可笑!’”
“管他呢,要再来就来吧。”萧金浪让研究所再准备一番,半小时后维辛斯基带着苏联外交车队呼啦啦的赶到。
苏联援华团队来了十几号人,过半是电子技术专家,负责在帝都帮忙建设电子工业部和大学学科。
这批人显然是懂行的,来了之后就要求中方学者介绍研究所在晶体管方面的研究进度,态度非常积极。
老萧默不作声的朝‘杨总师’打了个眼神,意思是‘鱼上钩了,狠狠的宰。千万别客气,不要给我面子’。
‘杨总师’也颇有种熬出头的欣喜,他的研究所搞了各种土法上马才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