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3章 忆苦思甜

不识货的维辛斯基从半导体研究所离开,萧金浪跟‘杨总师’坐在研究所办公室发愁。尤其是‘杨总师’累的两眼发黑,跟熊猫似的。

“研究所现在状况怎么样?”老萧关心的问道:“我看你写的报告,都是突破这个突破那个的好消息,就没点困难?”

‘杨总师’一呆,嗤笑道:“就因为好消息少才要特别上报。若是要问有啥困难,不如说有啥不困难的。因为困难到处都是。”

说来真是一肚子苦水。

‘杨总师’指了指自己简陋的办公室,“我们这最早就七个人,靠你帮忙外加东拉西扯才弄到三十几人,弄了一栋楼作为安身之地。

从去年十一月开办,到现在还差一个月才算周年纪念。能让三十几号人熟悉从国外来的设备就累死个人了。

当初副本进入第二阶段,我们的预计太乐观,总觉着第一代晶体管很简单,外行学一学也能搞。

可实际工作却发现‘一穷二白’这四个字真是要愁死?

就说我们复制山寨的晶棒直拉炉吧。熔化物与气体的传热、传质,湍流,热辐射相互作用,多种物理场相互干扰。

这玩意两个月才能完成一次工业化生产,良品率不到百分之五十。搞砸了就得再来一次两个月。

更别提晶圆掺杂需要无尘超净车间。就为过滤空气,知道我们费了多大劲么?

有个兄弟已经在车间内待了三个月,吃喝拉撒全在里头。因为进出一趟就等于污染整个车间,实在损失不起。”

唉老萧也叹气。

原本是想给苏联老大哥看个好东西,让对方直观感受一下现代科技的魅力。那晓得碰到个不识货的,把晶体管看做‘更好用的电子管’。

按照‘圣光’团队的预想是希望老大哥能看中晶体管技术,随之拿出更多援助来交换。虽说现在新中国已经拿了很多物资和项目,但对全国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建国初,中国人口已经超过5亿四千万,吃饭是个大问题。

很多穷困地区还只能吃红薯,能吃上‘玉米棒子面’就算改善伙食。所以国家需要兴修水利,改良农田,需要良种农药化肥,革新农业科技。

人民群众需要更多钢铁煤炭,需要给全国乡镇修通道路,需要剿灭顽匪,需要医药卫生,需要很多很多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品。

谈汽车什么的都太奢侈,能给农民的木轮板车换上橡胶轮胎就是一种巨大进步。

能在每个村头挂个电喇叭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让穷山沟里的百姓了解外面的世界,就是对全民的启蒙启智。

在很多老百姓眼里,工厂啥的没太大感受,每月从美国运来的几万吨动物油脂比什么电灯电话都金贵。

“我们还是太穷啊。”‘杨总师’勒了勒裤腰带,苦涩说道:“有个兄弟是机电专家,体重也是专家级的一百公斤,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全都有,一身毛病。

医生说他若是再不减肥就活不长。可他表示自己习惯了,减不下了。可到了这建国初,哪有什么减不下来的?

这年月的饮食可真‘健康’。

食堂三天两头供应‘忆苦思甜’饭,红薯吃的叫人胃里直返酸。他穿的肥佬裤早就请裁缝拆开改成两条大裤衩。体重减到七十公斤,啥富贵毛病都没有了。

上个月食堂供应猪油拌饭,大家围着香气就丢了魂,炸锅似的去抢。是我板着脸骂了一通,才搞了个平均分配。

我们自己人吃过都掉眼泪,头一回觉着猪油竟然这么好吃。我现在才知道主席吃红烧肉算打牙祭,这说法不是开玩笑。”

每月几万吨油脂,很多么?少的可怜。

只能在大城市里分一分,劳模和烈士家属多拿点。外加给重点单位倾斜一些,让‘杨总师’这样的知识分子能吃上几餐。

然后就没了。

油脂吃完,装油脂的大铁皮桶都成了某种福利。

老萧就见过有官职不小的干部跑去机关食堂要铁皮桶,回家改改能做很多用途。这还得偷偷摸摸的,被发现了说不定就挨批。

“说点好消息吧。”‘杨总师’叹声开口,“我也知道困难是暂时的,得时刻鼓舞自己的士气才行。”

“好消息啊?土改正顺利进行,算不算?”

老萧知道的‘好消息’也挺多的。毕竟各方都是报喜不报忧,真正的问题需要上级亲自下去调研才能发现。

土改的意义毋庸多说,让3亿多农民获得土地,把全国老百姓绑在了土共的战车上,眨眼就稳住国家

不想错过《这世界危在旦夕》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