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跟信息中心联网时进行更新,确保库存和物流能动态调整,让销售成本大幅下降。
等3g普及,村里也能上网,‘圣光’的销售网更是可以实时更新数据,做生意就更加便利。
苟任平跟着店主丈夫跑了几个乡镇,亲眼看着他三五天功夫卖出几万的货物,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有。连乡卫生所的药品都让他从县里代为运过来。
“老苟,来帮个忙啊,别干看着。”店主丈夫站着一户农家面前,扬手大声招呼。他不但负责卖,还负责买。
买的是一户老农家的地里中的鲜辣椒,量不多,就一麻袋。店主丈夫称了重,鲜辣椒一袋,重量二十三公斤。
苟任平不情不愿的走过去,抓起麻袋朝肩上扛,居然扛不动。他只能拎着在地上拖着走,又被店主丈夫大骂别拖坏了辣椒。
“呸,‘圣光’就是事多。”
老农家的婆婆看苟任平费劲,连忙上来帮忙,还一个劲的道谢。
田间地头的那点农家产品原本是地方小贩进行采购,来的次数少,价格还压的极低。小贩自己也卖不出高价。
这时候‘圣光’出现了。
它最受基层欢迎的原因不仅仅是低价卖出大量工业品,还以较高价格收购了普通农户的鸡鸭鱼猪和蔬菜山货。
这是个非常细碎繁琐的活,但‘圣光’就是愿意干。
深入基层的网购店员从农户手里收购新鲜蔬菜,必须马上用保鲜袋装好,立刻运走。这些货一般会在县市就近销售,少部分高价值的会进行跨省运输。
店主丈夫会打电话给他老婆,告知收购了时效性很强的蔬菜,必须尽快找到销路。店主会把相关信息输入到网络中,让省市级的信息中心决定怎么处理。
地方小贩来收购,一斤辣椒顶多给个一两毛,有时才几分钱。网购店基本能把收购价提到一块多一斤,出售时也就两三块钱。
这基本是个赔钱的买卖,利润都让出去了。
但对偏远乡村的农户而言,蔬菜瓜果是时常有的,种植上不需要费啥功夫,一个月能采收两三次。每次能赚四五十块钱就很开心。
这么点微薄收入能维持农村一个家庭的日常开销,至少柴米油盐啥的能换回来,或者送个孩子去上学,买点书包文具什么的。
按乡镇统计,自打‘圣光’搞这种惠民采购,不说农民手头宽裕了许多,乡村上年纪的老头老太太自杀的都少了,毕竟随便干点活也能挣点钱。
原历史是地方政府每个月发几十块养老金。就这么点钱,让农村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有个理由继续活下去,不用喝药上吊。
临走时,卖了鲜辣椒的老婆婆非常高兴,硬给苟任平塞了山里摘的野生猕猴桃。她没牙的口齿说不太清,大概意思是保证甜。
苟任平对那几个毛茸茸的猕猴桃看不上眼,勉强收了还不乐意,垮着个脸。只是他回县城的山路上口干,剥了一个猕猴桃吃两口,确实甜的很。
天不亮出门,天快黑了才回来。
从市里来了辆卡车,把隔天要送的货给拉来了,店主亲戚的孩子正在卸货。
苟任平腰酸背痛的下了车,不等他回屋躺着休息,店主丈夫又喊上他,“老苟,别停啊。帮忙呢。”
市里来的卡车上,有个跟苟任平同样愁眉苦脸的中年人,一身臭汗的帮忙卸货装货。
不知道谁家盖房子,居然卖了五十包水泥。
一大包水泥五十公斤,把那位戴眼镜的中年人弄得浑身脏兮兮不说,压的背都驮。可他没办法,累也得干,跟苦力差不多。
店主丈夫见到这位倒是客气,拉着苟任平就去帮忙,让中年人歇会。可中年人摆摆手,有气无力的唉声道:“算了,赶紧搬吧,我还赶着回去交差呢。”
卸完运来的工业品,从农村收购的蔬菜鸡鸭肉蛋又一股脑的朝市里来的卡车上装。前后耗费两三个小时,晚上十点才弄好。
女店主早就炒了几个菜,还打算弄几瓶啤酒。脏兮兮戴眼镜的中年人摆摆手,累瘫的说道:“酒就不喝了,吃饭吃饭。”
所有人都累的够呛,苟任平自己捧着饭碗都要掉泪。他潜伏‘圣光’内部,在上海干了两年,肥胖加三高全都有。
可下基层一年,这些毛病绝对都要消失。基层就是锻炼人啊!
吃饱喝足,戴眼镜的中年人跟卡车司机连夜离开。苟任平这才有空问一句:“这人是谁?”
店主丈夫回了句:“市里来的定点扶贫干部。”
苟任平更惊讶,“市里的干部愿意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