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0章 扶贫是个难事

效果会更好。

经过半年的试验,部分乡村居民每个月能多赚个两三百到五六百的,这是过去无法做到的成绩,挺让人振奋。

‘圣光’确定自己的模式行得通,于是开始推广。

此外周青峰强烈建议地方政府搞扶贫搬迁,与其花大价钱给偏远地区的某一户人家通水通电通路,不如花钱请对方搬出来。

虽然前种办法显得政治正确,宣传效果好。但后种办法才治标治本,能真正脱贫。

但把贫困户请出来还的给他们找工作,于是‘圣光’动员自己的供应链,在贵阳等大城市建工业园区。

正好周青峰要为生产iphone搞全国性的产业升级,一部分普通电子产品的产线需要搬迁,干脆就搬到云贵川算了。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这种扶贫比支付转移还高效。

沿海省份过去宁愿搞输血式的帮扶也懒得搞造血式的产业,因为后者太麻烦,吃力不讨好。

比如在帮扶的贫困乡建一座毫无用处的宾馆,美其名曰‘发展旅游业’。建好之后当年的人均gdp上升——很棒,帮扶工作超额完成。

但当地老百姓该穷还是穷。

现在部分帮扶款项干脆拨付给‘圣光’来干,钱花的更有效率些。

初步估计iphone供应链的变动能给西南地区提供百万量级的岗位,带动至少千万量级的间接就业。

只是愿景都是极其美好的,要实现就有大量细致繁琐还特别累人的工作要干。

这种事放在西方能写出非常漂亮的ppt,政客们会拿着画板在媒体上宣传自己要干什么,吸引选民给自己投票。

但投票后就歇着吧。

等待下一个轮回。

到土共这边么......

也出过很多ppt项目。

吹牛的时候都挺棒,吹完牛就拉胯。能找点临时工装装样子就不错了,过两年等下一任领导来了也是又一个轮回。

这事在原历史的新世纪初太常见了。那是个来头猪都能当领导的时代,老百姓都跟看笑话似的看土共。

各个地方都是贷款建工业园,也不管建成之后园区有没有企业入驻,厂房是不是在长草。

历史教训很沉痛,周青峰对这种细致活也不擅长。

但‘搞党政’的下决心铁腕治国,萧金浪等团队成员配合,加上这两年反腐扫黑成效不错,还是把诸多政策执行下去。

其中,干部带头下乡扶贫就是其一。

不去?

那可不行哦。

组织上有得是办法对付不去的。

土共认真起来,还真没有它干不成的事。机关单位里有大量冗余公务员,一个个派下去,指定任务,明确职责。

喊累?

累死也得去。

跟苟任平不对付的扶贫干部就是这么来的。

其前两任就因为受不了苦而退缩,直接被撤职。他原本想着‘圣光’在乡村打下不错的基础,自己应该能轻松些,没想到老苟不是好东西。

县里的‘圣光’场站是扶贫关键点。

几个乡,上百个村,每天有大量工作要做。偏生苟任平撂挑子,天天嘀咕他的‘药丸论’,能活活把人气死。

“这老王八从哪里坑里冒出来的?”

扶贫干部气归气,还是想办法从县里乡里调来几个科员当助手,维持住场站的运行,把扶贫工作干起来。

但这点人还是不够用。

最近‘圣光’也发现这个情况,正跟地方政府协商,要给借调到自己网点的挂职人员发补贴。

钱不多,每人每月也就两三千。好歹让出力的人不至于毫无收获,平复些怨气,增加些积极性。

有这笔补贴后,相信来干活的人能多一些。就好像警察还能有协警呢,下乡的干部也可以多几个帮手嘛。

否则真要就靠少数扶贫干部卖苦力般干活,就是把人累死也难有效果的。

补贴最快也要下个月才能发下来,现在干活的人还是少。场站的扶贫干部正在指挥卸货,他的助手从屋子里跑出来喊道:“领导,运输机要来了。”

场站就在县郊,马路对面有块专门平整过的三百米空地。扶贫干部受过简单培训,还要兼任简易机场的地面调度指挥。

场站盖有一座三层屋子,屋顶阁楼就算塔台,配了电台之类助降和观测设备。

扶贫干部上了塔台,就看到带北斗导航的设备上显示有一架民用运输机正在朝自己靠近。他

不想错过《这世界危在旦夕》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