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旅直属装甲营。
这其中,油罐车很好辨认,电子战营有大量带天线的方舱,装甲营则有大量坦克。可惜第七旅其他几个主力装甲营不在此地,以及推进到其他方向。
选定目标后,伊军军官不太确定自己是否完全正确,转而问同来的朝鲜军官,“我这样就可以了吗?”
朝鲜军官瞄了眼,点点头。他抓起话筒向后方的砂砾7号通报道:“激光制导准备就绪,目标已锁定,请求发射。”
这句话在微波中不断传递,经过四五个三人小组的接力,在不惊动以军的情况下送到一百五十公里外的某个隐蔽点。
一处人工构建的沙丘洞窟内,同样在光电雷达确认周边空域安全后,五辆运载导弹的卡车依次驶出。
这些导弹显得细长,远不如‘飞毛腿’那般粗大。其发射载具也不是‘飞毛腿’专业而昂贵的‘运输-起竖-发射’三用车,就是很普通的卡车。
细长的导弹带有巨大的弹翼,看着就射程不远,甚至只能向一侧倾斜发射,没办法竖起来。这就显得很落后了。
因为这玩意就不是正儿八经的弹道导弹,它叫m7,出口编号b610。
m7的原形是老旧到家的‘红旗-2’,‘红旗-2’又是仿制的‘萨姆-2’,本职工作是防空导弹。
中国生产了近万枚这玩意,但很快就发现它落后了。生产这么多,淘汰了又不能随便废弃,只能想办法改进。
把无线电指令制导改成惯性制导,干不了防空就干对地这活吧。
这玩意最早是改出来打来算卖给伊朗的,但伊朗也吃不下近万枚。原本它就只能在家里落灰,这次中东开战,周青峰借朝鲜的手卖给萨达姆。
为了提升精度,适应这次在伊拉克的作战,使用惯导的m7导弹特意再加激光引导头,确保能在末端冲刺阶段打出米级的杀伤效果。
精度提升后,m7的装药都能减少些,使其最大射程达到200公里。虽然不是太远,但也够用了。
此外它价格很便宜,毕竟是老旧防空导弹改的,卖给萨达姆也就是个‘成本价’后加个零,真的没把货币单位从人民币换成美元。
不过m7有个很大缺点,它还使用液体燃料,接到作战命令到发射的时间论小时计算。
但这次袭击,组织者大概预估了时间做些提前准备。
前方负责目标获取和制导的信号一确认,分布在鲁特拜周边十几个人工沙丘的几十辆m7发射车在四十分钟内陆续驶出。
m7的发射车就是普通拖挂卡车,不用精确测地,只要大致朝鲁特拜方向发射就好。
惯导负责在起飞段和上升段纠正导弹偏差。飞出一百公里开始俯冲的时候,自然有激光指示目标。
导弹发射的动静不小,负责发射的人员一旦干完活就得赶紧开车离开阵地,躲到备用阵地躲着去,顺带准备装上第二枚弹药。
几十枚弹道导弹发射,场面颇为宏大,但以军无人机和电子侦查人员的反应明显慢了半拍,没获得任何预兆。
倒是在天空巡航的以军战机在看到一条条腾空的导弹尾焰,惊愕中在无线电内发出了示警。
但急切间,战机飞行员也无法知道发射点位置,更难以知道这些导弹要袭击谁?现在只能指望野战防空系统,能不能拦截这些导弹了。
万一拦不住,损失不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