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府虽然不如苏州府,却也是鱼米之乡,民间存粮数量非常高。
‘圣光’团队调研发现周边村落存有不少谷物后,也调整了策略。村内开办一家粮店,以高价向周边农户购买谷物,出售碾好的大米,还进行配套的物流服务。
刚刚磨坊出了点小问题,刘富阳从水力木工机床项目下班,顺便跑来解决。跟他打招呼的蔡学斌就负责粮店。
这位是正经名校本科毕业,当过两年大学生村官,被农村的破事折腾够呛。他后来考公务员进了体制,在县政府干了五六年,再脱产考了研究生,进入市里当秘书长。 4
四十几岁的蔡学斌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本来要调往省里出任某部门实权正职。可‘圣光’全国选人,把和他同类经历的秘书长给拉到帝都培训。 2
萧金浪很清楚‘圣光’团队光有技术优势是不行的,必须还要有组织优势。蔡学斌的民政组有九个人,专门负责提供优质的管理工作。
粮店就是蔡学斌抓,它决定了‘圣光’团队有没有能力长期维持下去,不饿肚子吃饱饭还能收获民心。
目前看来,工作倒没什么难度,但人手太缺,必须事必躬亲,很累人。新华村有两个账房,被安排给了蔡学斌。每天就是不停的粮食入库出库,账目记录。
刘富阳离开时,有来碾米的农户上前给蔡学斌磕头。因为碾米少花半吊钱,他口呼‘谢谢蔡老爷大恩大德’,感激涕零。
蔡学斌双手虚托,让农户起来。磕头的农户又拉过一个半大小子,表示希望拜在‘蔡老爷’名下当学徒。 2
半大小子看着十四五了,可个头才一米五,瘦的很,面容麻木,没什么机灵劲。他跪在地上不停磕头,蔡学斌不收,就不敢起来。 1
磨坊周边还有其他农户盯着,想从中了解点情况。在他们看来,新华村的老爷各个面容饱满,身材高大,说话洪亮,比县城里的老爷还贵气几分,一看就是养尊处优的大人物。
尤其是进村时几位煞星似的凶狠老爷,比拦路的强人还厉害几分。平日农户们做事总喜欢吵吵嚷嚷,来了新华村就不自觉的屏息静气,多看多瞧,少说话。 1
“我这里不收徒,你去村口招工处,那里会招人。”蔡学斌摇头没答应。
跪地的农户苦着脸说道:“可招工的老爷也不收,求求您发发慈悲。我这孩子给口饭吃就行。他若不听话,老爷随意处罚,我绝不多言。”
半大小子还在磕头,地面都嘭嘭响,额头已经出血。
蔡学斌瞧着心疼,狠心提声道:“别磕了,村里只有招工处会收人。你家若是过不了就是过不了,求我也没用。碾了米就快走吧。”
跪地的农户不停哀求,直到几名‘协警’跑来轰人才走。蔡学斌望着父子俩推着板车蹒跚离去的步伐,暗叹不已。 2
为了尽可能的让利给民众,粮店的利润卡在百分之五。农户送来粮食,拆包验货收下后,要么兑换成银钱,要么直接给白米。无需做任何等待。 1
这等让利激发农户售粮热情,让粮食流通大大加快。连青龙镇的粮店发现有利可图,都把存放的谷物运来碾成白米,加快销售。
就靠流通速度快,百分之五的利润也让新华村的粮食存量在快速提升。两个大概能装五百吨的粮仓,一周过去,已经用了过半空间。
这样下去,村里粮仓再过七天就要爆满。
有粮食自然好,萧金浪批准建设一千吨储量的大粮仓,同时上更多建设项目。也因为粮食收储顺利,新华村决定招人。
这消息一处,十里八乡闻风而动,不少农户家庭带着子女来寻个活路——都说江南生活好,实际上破产的比比皆是。 1
地方缙绅抗税不缴,向朝廷哭穷,认为官家税负太重,与民争利。可他们盘剥底层佃户的手段花样百出,堪称穷凶极恶。 1
有些豪绅懒得费心思,就是欺负穷苦人不识字,定下的高利贷随意乱写,克扣粮食,签发徭役,把所有重负压在最无力反抗的群体上。 2
新华村打算招募两百人,丰富自己的劳动力资源,开出的条件对当地而言是绝好的——三个月试用期,包吃住;试用过后若能留下,每月再给两角银钱。 1
这等好处吸引了上千人前来投奔。好些人压根不要钱,只要给口吃的就行。甚至还有卖身为仆的,男女都有。
只是新华村招人的要求也高,只要十五岁左右,男女不限,体格健康者——光这条就拒了百分之九十的人口。 1
被蔡学斌推脱的半大小子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