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章 反贼好奸诈

在穿越前,‘圣光’团队有个共识——想获得一支能影响萨尔浒之战的军队,其骨干成员必须接受三年的训练,基层士兵也必须接受两年训练。

否则炼钢炼铁搞的再好,总不能最后一年半年才征兵打仗,这是不切实际的。

本着如此共识,新华村在对外的人员招募中,军事组有优先挑选权。

挑了青龙镇的两三千青壮,把十五到十八岁左右,吃苦耐劳,脑筋灵活,敢打敢拼,且还有成长潜力的当地年轻人拉进‘协警’队伍。

由于团队管理能力有限,不可能无限招人,所以第一批‘协警’很可能就是未来的军队骨干。

这批小子都是文盲,平均身高一米六,全部出身贫下中农家庭,革命意识最强,阶级仇恨最深。

团队希望这一百‘协警’能有五十个成才,掌握基本文理知识,有坚定的信念和战斗热情,平均身高提升到一米七,体重到六十五公斤,成为合格的连长排长。

这才能支撑起两千兵力,构建去萨尔浒拼杀的强军。

穿越前,两米身高的王信就是部队的训练标兵,军区大比武拿前三名。他从士兵考上军校再提干下部队当连长。

能被选入队伍,王信特长就是自身条件好且善于练兵。他本人还是东北某林场出来的,从小就习惯在山区活动。

穿越后,得知自己要去跟建奴干仗,王信仰天高呼——爹妈没白养我这两米的大块头啊,我来对时代了。老子以后披一身甲,敢朝建奴人堆里冲。

这他娘的好事,别人做梦都想不来啊!

军事组迫不及待的招人挑人,选兵训练。铁塔般的王信对此是最积极的——队列、正步、报号,从最基本的训练开始锤炼士兵的军事素养。

左右不分,前后不分,同手同脚,这些是小儿科,大学军训都常见。那个练兵的没见过?都是有办法解决的。

机械化的练练练,用言语和食物做激励,用学习和诉苦做助力,充分调动士兵的积极性。七八天时间,军事组愣是把一百号‘协警’练的像模像样。

‘协警’的进步是看得见的。

开头两三天,他们弓腰驼背,走路歪歪扭扭,说话叽叽喳喳,不会喊报告,不懂团队纪律。

练了一星期,‘协警’们巡逻时能踩同一个步点,协同一致的步伐把村民看的一愣一愣。纪律性这个划时代的名词出现在小小的村庄呢。

王信这日带队在南湾村值勤,听到哨位上传来哨音——哨兵不能动,有事通过木哨传递不同情况。

最初的哨音是有外人来访,但没多久哨音突然变得急促,代表遇袭——王信立马带了三个班冲了过去。

由于人员少,新华‘协警’的编制小,一个班只有五个士兵。他们不但要承担训练,还要维持村子治安。

原本‘协警’武器就是根短棍,锯木厂出来后很快给他们配备一米八的长矛——按理说应该更长点,但他们个头实在太矮。

王信自己穿了黑色皮甲,带着三个班一冲。他只恨胯下缺一匹宝马,否则可以上演‘长坂坡七进七出’。可他自己威势十足,三个班跑起来就显原形。

一班听令后就乱,有人试图放平长矛,有人举矛跑动,矛尖先把自己人戳到了。要不是冬天穿的多,立马就得有伤亡。

二班两人在哨位上,其实只要三人。听到向左迂回,他们根本不懂,跟着一班屁股后头,横不成排,竖不成列,像一窝蜂似的挤在一起,相互碰撞,推推搡搡。

还有人跑掉了鞋,想捡不敢捡,只能光着脚,硬着头皮跟着队伍跑。

剩下三班为谁去报信敲警钟而瞪眼。最后班长丢下四个士兵,自己去报信——王信差点没气晕过去,恨不能把那个笨蛋班长抓来揍一顿。

可就这乱成一团的架势,在试探的江公子一行人看来却是不小的震撼——哎呀,这村里的防护好严密啊!

区区两名喽啰小兵,身处劣势却遇敌不乱,没有把后背露出来逃跑,反而咬牙抵抗。这精气神就非常难得了。

修哨塔的雇工在逃,但女监工吹了口哨,他们明明逃出十几米,听到哨音还是硬着头皮回来帮忙。有人赤手空拳,干脆抓起地面的竹竿当武器。

发现有同伴帮忙,哨位的喽啰小兵也不慌乱了,反而龇牙叫骂,挺矛在手,跃跃欲试。

江公子还在轿子内,心中默默暗数。从疤面随从挑衅到有人吹哨示警。二十息内,对方就出动了十来号人。

“好快。这村内的反贼挺会练兵的。寻常小卒也不能忽视。”

不想错过《这世界危在旦夕》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