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百户问过了,船工说按计划,一个半月就要建好这条三百料的大船——换南京工部的造船所来建,只怕得一年。
光是安排这么多人干活就不是轻松的事。但‘新华’反贼明显没怎么费劲,他们只是提供了钱粮,稍加培训让工匠工人自己管自己。
不说造船厂这等大工坊,几百号种桑养蚕的农妇也从乡村走出来,彼此合伙开了七八家饭馆,专供工地几千号人饭食。
类似情况在松江比比皆是。
一切比南京工部管的更好更省钱。
“唉,寻常愚人只知新华反贼中周天王有横行天下,万夫不当之勇。可少有人知,其头领萧金浪的理政之才堪比百万大军。
现如今只要跟‘新华’反贼搭上关系就能赚钱过好日子,以至于百姓纷纷从贼。江南崩坏之速,令人始料未及。”
马百户叹气归叹气,但钱还是要赚的。
龙骨木料卸下,换班的码头装卸工继续干活。他们把一个个相同规格的木箱朝船上吊,码放的整整齐齐。
说来这箱子也是好,都是五尺见方,分毫不差,转运装卸极为方便。
马百户私人跟‘新华’做的第一笔买卖就看中其吊机和转运箱,特意高价购入,在南京弄了个私人码头。
马百户的码头建成后,装卸速度是别家的十倍不止,用的人工少,赚的钱财多。反贼在南京采购,就喜欢到他家来装卸货物。
看到‘新华’吊机的好处,南京、扬州等地的商人纷纷跟进,都装了这玩意。用过的人无不称好,可就是很难仿制成功。
没有‘新华’的钢珠轴承,滑轮便转不利索。不过如今轴承也是可以在‘新华’采购到,虽然价钱贵些,用处却极广。
抓着暖手炉,马百户从船上下来,随处乱走。一辆运货的四轮马车从他面前经过,车上拉则两个转运箱。
瞧瞧箱子,再瞧瞧马车,更瞧瞧马车跑过的路面,马百户脑子里被激发了前所未有的想象。他仿佛看到一座城镇像竹笋似的从地面长出来,每天拔高,日新月异。
路是新修的,马车是新造的,箱子是新设计的,一切都是新的。七月夏粮收割后,类似的建设就在大搞。
干活的苦力从四方云集,反贼手里从来不缺人。
南京诸公却只坐而空谈,一天又一天,什么也没谈成。
“新华反贼不是小势力了。”
马百户看吴淞口的工地,粗略估算只此处就可以给反贼提供上千精兵。
若是考虑到松江府的两百万人口,哪怕男丁中二十抽一,也能拉出五万大军。还都是吃饱喝足,兵甲齐整,铁了心跟反贼走的贼兵。
“九边总兵执掌一方,治下几十万百姓,号令数万大军,可手下真正能打的也就千把人。区区反贼,年许时间已然可敌一国。
朝廷若要来剿,必定要加派百万饷银,从全国调兵,或许才能成功。可如若不成,江南必丢,京城老爷也得喝西北风去。”
心里发了点牢骚,马百户又忽而失笑。反贼有如此局面,他就出力不少。南京诸公更是公然资敌。
比如反贼的铁器冠绝天下,不仅寻常刀剑甲胄俱是精品,更有滑轮轴承之物闻所未闻。可反贼缺铁,其所有生铁都是南京供给的。
反贼缺棉,江南棉农蜂拥而至;反贼缺盐,扬州盐商双手奉上;反贼缺木头,连通州的商人都在帮忙。
反贼发行的钱币明明缺斤少两,可它的币值就是坚挺。现在去南京秦淮河畔喝花酒,就连妓家都嫌弃单纯银两用着太麻烦,不如新华银元精美易辨。
这叫人如何说理?
天下何人不通贼!
等船只装卸货物,马百户在吴淞口的新城镇上住了一夜,隔天下令水手开船,返回南京。就在他离开的当天,运到江南造船厂的那根杉木龙骨派上用场。
上百号船工按照图纸,围绕这根木头开始造船。
平常造船用的木料需要阴干两三年,让木料彻底干透,不会再随意膨胀弯曲。马百户运来的这根杉木便是在通州屯了五年之久。
但送到造船厂的其他木料却是在干馏窑中隔绝空气用高温处理的,水力锯开再用木工车床加工,每块木板规格类似,拼装起来格外容易。
仅仅半个月,日夜不休,这艘船的船底船首就建造完毕,只在后船身留了个大口子。
建造至此才处在关键时刻。机械组从新华镇运来一台两吨重的八十马力蒸汽机以及配套的传动齿轮箱。
原本机械组想搞明轮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