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后的机会,把握住还能翻盘。不用等宽甸开战,周青峰正在收拢辽东山民,现在就可以动手。”
‘联邦’这伙人还在垂死挣扎,周青峰把指挥部前移二十多公里到镇江堡。此地原本是明军驻守,建奴来了也就一个月,又换了主人。
堡内破破烂烂的,人口却有好几千,主要以耕种为生,算是辽东重地。
佟家当初占领此地,堡内明军直接投降。佟家逃离,原来的明军又朝新华远征队投降,人数居然有七八百。
周青峰对管理这些人没兴趣,只要求他们老老实实便好。若能去砍些树木,或为远征队雇佣,他可以支付钱粮。
只是远征队的队‘洞庭湖’号运输船抵达镇江堡的码头时,堡内民众还是备受震撼。上千人空巷而出,男女老少齐刷刷跑到河岸边来看稀奇。
三十多米长,一百多吨的木制船,这可是稀罕物。离着近了看,便能体会其巨大。船只开动还冒烟,好像生火做饭一般,和寻常木船差别太大了。
早先被雇佣的山民组建工程队,正挥动斧头锤子在岸边建造停靠的栈桥。他们对涌出来的民众报以莫大不屑。
乡巴佬,没见识。远征队的蒸汽船么,早几个月就有了。
有人壮着胆子向干活的山民询问,“这伙官军啥来历?给他们干活有工钱么?”
干活的山民也不过提前归化几个月,却喜欢摆摆老资格。
一名工头走出来,故意咳嗽几声做宣传,“乡亲们啊,眼下来的这支队伍呢,不是官军。他们不收税,不征粮。
这是新华远征队,是来辽东搞开发的。看见河里的大船没有?人家那个叫蒸汽船,烧煤烧柴就能动。
人家从江南而来,就想要点辽东木头,不在乎我们这的钱粮。
但谁若是想挣点钱粮呢,倒是可以给远征队干活。寻常苦力,月银三元,或者两石麦子,都是磨成白面的上好麦子,够一家老小吃喝了。
若是能写会算的,月银加倍。”
辽东资源丰富,但山多地少,气候苦寒。民众除了一条烂命,啥都没有。要不是为了逃避官府,谁会来这鬼地方?
听着工头说不是官军,不征钱粮,干活给钱,价钱还挺公道,心动者绝非一二,好些人都想来混口饭吃。
‘洞庭湖’号上,接受短训的韩瑷韩通译站了出来。
看到岸边挤挤攘攘的人群,这位朝鲜人脸色涨红,大呼道:“韩某又回来了,鄙人现在是新华驻辽东特派员,地地道道的天朝公务员。”
一同回来的还有好几个归化干部,都是原本山民出身。他们当初表现积极,短训后被送回辽东,帮助周青峰巩固基层管理能力。
‘洞庭湖’号是‘辽’字级的改进型,一百五十吨的排水量,货舱更大,载货更多。它一次能运来上百吨货物。
1617年,整个江南的粮食和棉花又是丰收。打破束缚的几百万农户积极生产,为‘圣光’团队提供了几乎用之不竭的钱财。
以后每天会有一艘运输船抵达丹东或镇江,源源不断的运来粮食布匹食盐药品铁器。同船来的还有从松江抽调来的公务员,充实辽东。
如此强大的物资和人才供应,让‘圣光’能迅速扎根辽东,无人能动。今后若是要吹牛,可以说——撼山易,撼新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