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号靠岸前,用吊机放下两艘十吨级的小型蒸汽船。
这船平底船型,七八米长,两米五宽,吃水不过半米,有个很简单的轮机舱和船舱,使用十二马力的紧凑型蒸汽机做动力。
这船能带两三个班执行任务,巡航半径在五十公里,是专门为内河浅水作战而设计的。为加强火力,船上特意搭载了一门六十毫米的前膛炮,用于支援对陆作战。
造这种小船比造百吨级大船容易多了,三四天功夫就能完成一艘。其配套的蒸汽机也简单,松江方面安排归化工匠进入生产线。
大量零件使用铸铁,造价和工时大幅下降,目前一个月能造是十几台。
这船被机械组称之为‘蚊子’级,在江南的河网地带表现出极强的实用性。其载人载货能力比普通民船大几倍乃至十几倍,速度和灵活性也高,可谓是广受欢迎。
‘蚊子’级对燃料不挑剔,烧煤烧柴都行。新华海军试用后爱不释手,强行征用了所有产能,把它跟‘湖’级运输船一起,视作是辽东作战的重要装备。
这种小船没有舰名,只有编号。
随‘洞庭湖’号抵达镇江堡的两艘‘蚊子’级被吊下水后立马接受任务,各带两个班向鸭绿江上游以及支流瑷河进发,进行武装侦查。
挤在岸边的镇江堡军民算是开了眼,很惊奇大船上居然还能再装小船。小船也能突突突的逆流而上,由归化山民做向导,深入河道上游。
这行动能力太快了,典型的工业化时间观念,跟农耕社会完全不同。
军民中喧哗不断。镇江堡中军官陈良策站在人后,和几名亲随垫脚观瞧,大受刺激,觉着天下奇物,莫过于此。
半年前,建奴大军南下,宽甸一线全面沦陷,镇江堡也没幸免。陈良策作为大明军官,手下一千多号人,不幸从贼了。
一个月前,佟家陆续带了五百多号建奴汉军赶来,陈良策只能伺候着,屁都不敢多放。
只是佟家兵马来的快,死的更快。五百多号汉军呼啦啦的跑去打所谓江口明军,结果大多一去不归,只有佟养真等少数侥幸逃生。
佟家来的时候,陈良策还百思不得其解——江口哪来什么明军?那地方没人驻守啊!
可最近半年确实有流言在飞传,说有一支汉人队伍从江南乘船而来,占据鸭绿江口,大肆伐木建了堡寨,打算长期驻扎。
佟家派人去打探,陈良策也没少安排手下去远征队兵站打听消息。可去了的人好些都不回来,偶尔回来也用不了多久就拖儿带女的搬家。
再细打听,说是江南来的老爷宽厚,给钱给粮特别大方。哪怕当个伐木的短工,能吃饱肚子还能发新衣裳。一个人就能养家,挣的钱比在地里刨食强。
待遇好,自然是人流潮涌而去。
陈良策好歹是地头蛇,满以为不管谁来都得上门拜会——好家伙,远征队第一次来拜会就开着一百五十吨的运输船,带着全歼佟家大队人马的胜势而来。
陈中军看了冒烟的大船,再看装具齐整、面容严肃的燧发枪兵,又看看吃到满面红光,皮肤发亮的归化山民。他很明智的不说话了。
嗨......投靠谁不是投靠?
鞑子那种穷凶极恶,动辄烧杀抢掠的队伍都忍了,这外来的新华远征队还和善些。不盘剥,不扰民,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岳家军不过如此。
可事情发展远超陈良策所想。
韩瑷等归化官员熟悉辽东,能说各路方言,上岸就把权力捏在手心,建立镇江堡民政中心。
归化官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三百老归化山民编制为民兵,用来维持治安。至于原来是几百上千号明军则转行干工程或者伐木。
陈良策原以为自己的手下会当即哗变。
可没成想归化官员登记花名册后,就按人头开始发粮食布匹,并宣布雇佣制,只要为‘新华’所用者便衣食无忧,同时来去自由。
‘洞庭湖’号上卸下一箱一箱的钱粮财货,专门用来收拢人心。堡寨内百姓跟‘新华’又没深仇大恨,自然心向往之。
地方安宁,远征队的陆军和水兵得以专心作战。
归化民工程队由松江支援来的公务员带领,进了镇江就划线征地盖房子。整个堡寨里里外外都在哐当哐当响。
陈良策发现自己成了庙里的菩萨,完全是个摆设,压根没人来问候他。就连远征队的普通士兵都很不客气,知道他曾经是明军军官,横眉瞪眼,鼻子能冒火。
远征队在镇江堡建码头,木料都是在丹东兵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