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司令员,台湾战役结束后,建议海军与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联合召开一次海军发展与舰船工业体系调整的工作会议,台湾解放之后海军面临的形势与以往大有不同,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今后的计划。”
“同意,这样的会议非常有必要。我想应该在今年夏季召开,具体时间等我回到北京即刻安排。”
唐华面前摆的是中国-西太平洋地图,将台湾的颜色勾红之后,中国海洋方向的战略态势完全变了。
不愧是第一岛链,不愧是美国人口中“不沉的航空母舰”。
确切地说,台湾岛在美国那一边时,是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专门针对中国大陆。当中国把台湾拿到手之后意义也是很大的——大陆沿海的安全系数直接上了两个等级。
守是一方面,攻又是另一方面。
到1953年,海军的三大舰队大致成型了。
北海舰队,主基地青岛,其他基地有大连、威海,任务是从黄海开始层层拦截来袭舰队,保卫大连和渤海的安全;
东海舰队,主基地舟山,其他基地有上海、厦门、福州,任务以前是保卫长江口和钱塘江口、解放台湾,现在待定;
南海舰队,主基地广州,其他基地有湛江、榆林,任务是保卫广州湾和北部湾渔场。
“海军如何考虑基隆和高雄军港?”唐华问。
“高雄和基隆应当都是会驻扎舰艇的,至于哪一个为主,目前我暂时考虑的是高雄。”萧晋光回信,“属于东海舰队的范畴。最近几天我考虑南海的问题多一点,太平岛的民国南沙群岛管理处通电起义了,但只是个管理处,没有驻军。台湾解决之后,我打算尽快派一艘登陆舰运送一支小部队过去。”
太平岛……嗯……
得来真容易。
万吨级挖泥船再过十几二十年唐华也不敢保证能造出来,把太平岛这种面积几十公顷的有天然淡水的岛屿抓在手里,可太有用了。
说到南海,唐华又赶紧看了一眼菲律宾地图,尤其是马尼拉湾往北一点的小海湾——苏比克湾。
南沙群岛在很南很南的地方,和苏比克湾纬度相当的是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
给苏比克湾插眼的最佳位置是黄岩岛——中沙群岛东边最突出的一个环礁。
“太平岛为南沙群岛最大的天然岛屿,控制在手里太好了。”唐华回话,“但务必注意中沙群岛的黄岩岛(民主礁),它离苏比克湾最近。”
“苏比克湾!是要注意了。海军会尽快组织参谋人员进行研究,夏季会议前一定制订一份计划书。”
……
台湾,基隆港。
基隆是个大港。花了好几天时间,我军派出的调查小组才把整个港口和船只状况摸清楚。
“这船坞可真不小。我感觉就好像进了个山谷里。”
“这么大一艘军舰放进去,好像才占了船坞长度一半不到。”
调查小组现在在基隆造船厂。这是日据时期日本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收购了原先的基隆船渠,成立“台湾船渠株式会社”,抗战结束后被国府接收,成为“台湾机械造船公司”的一部分。台湾船渠株式会社能在初期曾建造小型钢壳渔船,但30年代后日本将其往修船的方向发展。
日本海军是这样考虑的:九段截击,一番苦战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日本舰艇当然也会有大量受伤的,可能击穿日本本土的船坞修理能力,这时候应将一部分受损战舰拖往基隆和高雄进行修理,这样日本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修好所有舰艇再次出击,在北马里亚纳群岛歼灭美国海军通过巴拿马来增援的大西洋舰队。真是天衣无缝的计划。
总之,现在基隆社寮岛上的基隆造船厂,能新建造的船最大还是百吨钢壳渔船,但修船船坞长度超过200米,可修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
船坞内躺着的,是去年搁浅的民国海军那艘弗莱彻级驱逐舰。
三千吨的驱逐舰摆在能修万吨重巡的船坞里,是有点小。
在高雄港,调查小组进入台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时,车间里一台台的重型机床也给了他们不小的震撼。
台机公司的前身可追溯至日治时代的台湾铁工所,1919年11月22日成立,一开始的业务是糖业机械——修理和制造榨甘蔗机、制糖机等等。30年代日本要南进,台机公司也增加了各式与军重工业相关的产品,全盛时期员工高达三千余人,是高雄市首座重型工厂。
二战结束后台机公司被民国接收并且改组,再加上又不少日籍工程师回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