膛。
已是5月份,台湾即将进入雨季,就是从以往的三天一雨,慢慢过渡到每天一场雨。雨水多、湿度高、温度高,坦克三师的指战员只要有一天不擦坦克,装甲和履带板的某些部位就能看见锈迹。
从坦克三师分出去一部分人员和装备组建独立坦克团的工作也已开始。全师上下都知道,坦克三师等台湾安定了就会回到原驻地,但这个拆出来的独立坦
克团以后是要常驻台湾的。坦克三师的战士尤其是北方的战士都很怕被分到独立坦克团里去。
但是不想去也得服从命令,除了自愿加入独立团的一部分指战员,其他还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人是抽签决定的。
……
5月9日,南沙海域。
海军派出的一艘美制坦克登陆舰、一艘1500吨运输舰、32舰在茫茫大海上,依靠六分仪和周围岛礁地物艰难地定位,一边航行一边四处搜索。
“前面有陆地!是个岛屿!”
32舰的瞭望员在舰桅站了两个小时,终于有所发现。
“我们刚才已经确定舰队进入了郑和群礁,所以太平岛离我们已经不远了,如不出意外,刚发现的那个岛就是它。”
起义还不到三星期的国民党海军南沙管理处主任彭运生和32舰舰长在舰桥分析本舰的位置。
彭运生在五年前被桂永清奉调远戍南疆,率领“中海”号坦克登陆舰从上海出发,经高雄、广州、榆林港南下,辗转来到南沙群岛,向岛上派驻了40多名士兵,这是中国武装力量第一次在太平岛上驻扎防卫。
之前1946年,林遵率领的“太平”号护卫舰在太平岛上陆,但并没有驻军,只是埋了一个主权碑就离开。
但彭运生派的这批人也没能坚持多久,因为国军海军没有给彭运生准备陆战队轮换兵力,这40多名士兵连续驻岛一年零三个月之后疲惫不堪无法继续驻扎,彭运生只得将他们接回广州。
国军士兵撤走后,理论上太平岛应该有国府的一个办事处和6名工作人员,台湾解放时发电报宣布起义的就是这一组人。
“距离我们大概6海里,东距中洲礁3.1海里、敦谦沙洲7.1海海里,西南距南薰礁16海里。大小……”32舰舰长稍微估测了一下,“东西长1200到1300米,南北宽300多米,岛上的沙滩显红色,是红珊瑚碎裂而成的海沙,与太平岛的资料符合。”
既然初步确认找到了太平岛,三艘军舰就朝着太平岛的方向开去。
1949年6月,彭运生将太平岛上的士兵撤回后,太平岛差点儿被国府遗忘。
由于当时国府在海南地区筹备建省,太平岛就由广东省改隶海南特别行政区。但接着海南岛全岛解放,理论上太平岛应该转由台湾省管理,但这时候常凯申在台湾可顾不上南沙的一个小岛,而是忙着守金门守澎湖。
1950年,开始有一批菲律宾渔民在太平岛登岛躲避台风。渔民躲完台风回国,又有一批菲律宾人上岛开挖磷矿。
此时太平岛上没有国军士兵,办事处也不是暴力机构,只能任由菲律宾人在太平岛挖矿和盖房子。
……
“报告!中国南沙管理处太平岛管理所所长李玉正率管理所5名干部在此迎接长官!”
太平岛有一个简易码头,水深6米,1000吨的32舰勉强停了上去,坦克登陆舰在码头末段也靠了上去,运输舰就没地方停了,在近海下锚停泊,等会转运物资的时候再和32舰换位。
编队指挥葛松、前国军南沙管理处处长彭运生朝李玉正回了个礼。
“李玉正,四年没看见你了。”彭运生说。
南海的碧海蓝天之间,李玉正以及他的5名下属短衣短裤、皮肤黢黑,有一两个的胳膊肩膀还晒蜕皮了。
“长官,我们驻守南沙,最近两年这是第一次有军舰前来。”李玉正心情复杂地对葛松和彭运生说。
“民国39年6月,有一批菲律宾渔民在此上岸避风。民国39年9月,有一批菲律宾人来到太平岛开挖磷矿。我管理所有1支长枪两支短枪,但因补给断绝难以为继,所以与菲律宾人达成协议,允许他们上岛休息,但需向我们提供米、肉、菜和柴油作为上岛居住的费用。上岛开挖磷矿的菲律宾人,我们也向他们收取费用,这才坚持了下来。”
葛松看看远处,除了管理所的干部居住的木屋,另外还有七八幢菲律宾人的小屋。
“这些菲律宾人上岸时,都经过了你们的许可?”彭运生问。
“都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