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章,光纤要突破了

其实,设一个党组书记,把杂活甩给党组书记这一招,是唐华教给李四光的。

何长弓……好吧,第一面工农红军军旗的设计者。下半辈子都活在尴尬中的人。但不是坏人。

李四光和唐华还确实有点相像。

都经常出差,都不是党员。

唐华是民革的,李四光是无党派人士。虽然李四光1904年结识宋教仁,1905

年在东京加入了同盟会(那时候李四光才16岁),还是孙中山亲自在黑龙会会所推荐介绍入会的,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但他现在无党派。

……

电子信息工业局最近略显平静。平静的意思就是没什么卫星出现……

x小组在继续挖掘目前这一套接触式掩膜光刻系统的潜力。上海在建第一座量产的芯片厂。

数字加密机小组,一部分人在做数学原理研究,另一部分人在熟悉芯片设计。

在办公室,翻出一封从长春发来的电报,报告了一个非同小可的信息。

“隔壁炼制成了第一炉超高纯石英玻璃!”

电报是长春光电子所的王大衍发来的。

他说的隔壁,是挨着长春光电子所的长春光学仪器厂。

等一下,长光几个月前报告过一次,他们做出了苏八——从苏六进步到苏八,还是军用双筒望远镜。正在攻炮队镜和狙击步枪瞄准镜两大难关。

这是镜片研发的进展。光学玻璃……好像长光确实在反复测试各种光学玻璃的配方。于是给他们鼓捣出了超高纯石英玻璃?

唐华马上给清华大学物理系打电话。

赵忠尧老师带的激光通信组,是第几组来着?好像是第二组。

1951年12月,第二组周光召在实验室里用激光完成了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激光通信。这是一束激光隔着10米在空气中直接传播来通信的,就是一个最基本的原理模型。

因为光纤还生产不了,所以最近一年多一直停留在这一步,弄得赵老师也怪不好意思的。

现在超高纯石英玻璃出来了,所以?

……

清华物理系的电话等了很久才有人接。说话的既不是赵忠尧也不是周光召。

“您好唐部长,赵老师大概几天前接了个电报,看完就跳了起来,马上收拾行李,第二天就和周光召还有几个研究生一起去长春了。”

嘶……

看来王大衍是同时给唐华和赵忠尧发的电报。

赵老师看来是等得太久,急不可耐了。

唐华想自己是不是也该去一趟,但好像自己只贡献献了一个论文,其余的试验和计算都是激光二组做的,就不抢他们的风头了。

……

长春。

赵忠尧和周光召在长春下车,住在长光,放下行李就先去了光学玻璃生产车间。

“麻烦进行重熔,如有可能,再进行一次去杂质工作。”赵忠尧说。

“就按赵教授的指示办。”

王大衍和赵忠尧一起到了现场。现在长春光电所和长光已经被撮合成一体了,王大衍作为所长,也是长光的副厂长兼技术专家。

“另外,光学玻璃车间抽调两到3名技术最好的技工,政审过后就和赵教授的队伍合并,一起组成技术攻关小组。”

“大衍,谢谢你支持我们工作啊。”

“在清华我们都合作了这么长的时间,不用说客气话,”王大衍说,“这是在长春嘛,长春当然是我做主了。”

王大衍来长春光电子所已经两年,看说话的语气好像已经自认自己是东北人了。

“大衍,听说你们所在搞一个重点项目,已经搞了很长时间了?”

王大衍:“是的是的。……哎,这项目密级太高,不好意思啊。不知道我能不能打个申请报告,你们在把这个项目做完之后,也顺便在长春帮帮我们。”

……

1880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光话机”。他将太阳光聚成一道极为狭窄的光束,照射在很薄的镜子上,人声让这面薄镜产生振动时,反射光的变化使得感应的侦测器产生变动,改变电阻值。而接收端则利用变化的电阻值产生电流,还原成原来的声音。

贝尔的试验成功后,在实验日志上写了一句话:“我听到光线的笑声和歌唱声。”

然后……这项技术就几十年没有动静,直到1951年12月,周光召开始用光传递二进制数字,才算往前走了一步。

不想错过《回到民国当小编》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