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章,光纤要突破了

在光导纤维发明之前,用玻璃的全内反射原理来传输光也有应用,比如牙科医生用弯曲的玻璃棒来把灯光导入病人的口腔为手术照明,这后来发展到胃镜。

甚至在1951年,光物理学家奥布莱恩还提出了包层的概念。

1960年,激光发明,马上就有人把激光用玻璃纤维来进行拐弯传输。

但是在普通玻璃中,光传输3米能量就损失一半。用于人体内脏检查还可以,但用于长距离的光通信,简直天方夜谭。

然后就是1966年,高锟发表《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得出了一个光纤通信史上划时代的突破性的结论:光在玻璃中传输时,损耗主要是由于材料所含的杂质引起,并非玻璃本身。

高锟预言,如果制造超高纯度的石英玻璃,光束在光纤中传播至少500米时,还有10%的能量剩余

。也就是有可能把损耗降低到20db/公里。

美国康宁公司看反正炼一炉什么都不添加的超高纯度石英玻璃也不算太难,就试了试,结果真的拉出来了20db/公里的光纤。从那以后,光纤通信正式开始揭开序幕。

……

至于现在……

赵老师和周光召当然搞明白了玻璃纤维的传输损耗是由杂质引起的。

激光器的技术储备也够了。

周光召的激光(通过空气)计算机通信设备也搞到第三版了。

“按唐部长的估计,光导纤维应该是双重构造,纤芯部分是高折射率玻璃,表层部分是低折射率的玻璃或塑料,光在纤芯内传输,并在表层交界处不断进行全反射,沿“之”字形向前传输。”赵忠尧说,“现在长光做不了塑料套包层,那我们试试低折射率玻璃包层。”

周光召:“赵老师,那我们拉多粗的纤芯呢?”

“唐部长说头发丝那么细都可以,如果想保守一些,进行第一次原理实验的时候可以拉0.1毫米、0.2毫米或者0.3毫米。至于现在,”赵忠尧看了看四周摆放的长光的设备,捂脸说道:“拉0.5毫米的吧。”

不想错过《回到民国当小编》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