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华也动手将惯性陀螺控制的姿态控制小火箭的燃料拆了一半。从前两次试验的情况看,火箭的飞行轨迹很稳定,一般修正姿态的燃料都用不完。
……
8月29日,中午。
tk-2特改型上了发射场。
“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钱学森说,“探空火箭的头壳打开降落伞之后飘的地方可能不好预测。”
主要是70公里以上的地方风向没有研究过。这枚火箭乐观的时候能打到100公里,而85公里到100公里的热层大气流向可能和底层空气不一样。
“发动基地所有人开车满地找就是了,”唐华说,“也就是个30x30公里的可能坠落区而已。”
中午12时,发射架的tk-2喷出一团浓烈的焰火,10.5米长的火箭冉冉上升。
乌拉特前旗和乌拉特中旗的牧民们已经习惯了草原深处突然窜出一道火舌的风景。几百年来牧民从未变化过的生活方式、从未变化过的风景物事,从两年前开始,似乎完全改变了。那拖着火舌升上高空的东西,是佛祖的神器,还是土地神上天开会?
在乌梁素海试验场东偏北100公里就是白云鄂博矿区,东偏南150公里是包头市。几个月前大批来到这里的钢铁建设者、铁路建设者,这两天也能眺望到西边草原的动向。红旗-1、2、4导弹发射时他们可能看不太清楚,但探空火箭的发动机火焰和尾迹是能看清楚的。
国防机密,不要多问。这年代也不是人手一个照相机的时候。能饱眼福已经够啦。
“火箭飞行至一万米。”
钱学森让基地指挥中心每隔一段时间报告火箭高度的最新数据。
“第一级脱落。火箭飞行至两万米。”
“火箭飞行至三万米。”“火箭飞行至四万米。”
……
“第二级发动机停机。停机速度880米每秒。”“火箭飞行至7万米。”
发动机停机后,火箭依靠惯性继续上升,直到动能全部变换为势能。
7万米,70公里。已经超过tk-1的设计飞行高度了。钱学森嘴唇微动,心算出了一个结果,“如果我们对热层的参数估计正确的话,最后会升到至少101公里的高空。”
“火箭飞行至八万米。”“火箭飞行至九万米。”
……
“火箭飞行至10万米!!”
钱学森:“给我报四个雷达站记录的火箭最后升到的最高点遥测数据。”
“1号遥测站测高:100050米。2号遥测站测高:101350米。3号遥测站测高:101200米。4号遥测站测高:101850米。”
唐华:“成了,四个数据都超过了100公里。老钱,火箭中心的几员大将都在这儿,讲几句话。”
“……这枚tk火箭被我们拆来拆去的折腾都没出事,质量挺不错的。”
“我是说讲点鼓舞人心的话。”
钱学森:……
轻轻咳了一下,钱学森走到众人面前。
“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差点就推迟了中国人第一次探索太空的时间。”
“火药是我们发明的,火箭也是我们发明的。几百年前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个不知道姓名的万户官,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飞车上,想用火箭的能量飞上天空。他当然失败了。而且很遗憾,这个人在我们的历史书上没有记载,只有一个外国人的游记记下了此事。”
“这个万户官,是世界上第一个尝试利用固体燃料火箭将人载到空中去的幻想者。但后来我们连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也丧失了,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近代备受列强的欺凌。”
“今天中国人终于第一次对太空进行了探索。我们虽然来得迟了一些,但希望没有迟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