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
……
现在国内有大连、沈阳、太原、重庆四家枪械兵工厂,其中大连建新公司解放战争时就开始发展和布局,现在硬件设备最好、研发力量也最强,因此国内仿制ak-47的任务首先就交给了大连。
也是由于设备基础最好,本来1956年才制成第一批样枪的“56冲”,现在是大连建新“55冲”,或者叫做55式
。
一机局的专家、领导、部队代表联席会议的会场在建新公司的轻武器靶场。
这个时候一机局的领导、研制小组成员基本都是老八路,刘鼐本人也是八路军的老军工,战争年代过来的人见了枪格外亲热。说是开会,但一人手里一支55式,哗啦哗啦地玩了起来。
刘鼐从弹箱抓了一把7.62x39步枪弹,卸下弹匣,把子弹一发一发地往弹匣里压。
压了20多发子弹,走到打靶位,拉枪栓,瞄准一会儿,放下枪。“这枪端起来感觉不错,就是没有刺刀。”
“你见过冲锋枪上刺刀的吗?”
“见过呀,小日本的冲锋枪就有。”
“更老一点的,花机关也有。”
“我当年拿到的那支花机关怎么没配……”
……
“其实ak-47是带刺刀的,只是我们还没来得及仿制,”一机局局长张连魁说,“而且,这是55式自动步枪,不是冲锋枪。”
“砰!砰!”
不远处干脆有位干部压上子弹后走到打靶位,直接就开枪过瘾了。
“这枪的精度怎么样,是不是没有50半自动打得准?”刘鼐问。
“我估摸着应该没有半自动准吧,但肯定比冲锋枪准得多。”
“那也不一定,我用过苏联原装ak-47,它半自动的时候挺准的。”
张连魁:“要不我们就当场测试一下。”
警卫员飞快地找来了两支50式半自动步枪,参加联席会议的领导和专家自己充当测试员。两名测试员先用50半自动步枪打10发,再换靶子换枪,用55式打10发。
山谷里就是此起彼伏的枪声。
几分钟之后,四张靶子取了回来,50式和55式的半自动射击精度差距不大,参会的研究员测量了很久,结果是50半只有很微弱的优势,而且考虑到测试样本太小,这次对比测试怕是也没有太大的权威性。
……
“同志们,55式自动步枪还要进行四项测试,通过测试就是定型,然后投产,我们步兵班组武器就初步成型了。”
先玩了大半个小时枪,刘鼐正式主持开会。
55式量产配发部队后,步兵班的枪械就是1挺50式轻机枪、2支55式自动步枪,其余战士装备50式半自动步枪。
在战斗时,轻机枪和自动步枪为支柱,可组成三个战斗小组,典型如轻机枪战斗小组在后面压阵、两个自动步枪战斗小组左右两翼前出的倒三角阵型。
狙击步枪、40毫米火箭筒不编在班里,而是在连或更高级的编制里,只在战斗有需要的时候才向下加强。
班组内三种轻武器的弹药完全通用,只是没有枪族化,没有太多零件通用性。
刘鼐:“步兵班组武器的下一代技术革新,我们的计划是1960年正式立项,1965年前后定型。现在的步兵班‘三件套’,先稳定生产一段时间。”
于道文:“那下一代的步兵班武器,现在可以做一些什么工作呢?规划,论证,还是做一些概念设计?”
刘鼐:“以前兵工总局还在重工业部下面的时候,唐华说过一句话,枪械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高科技,但其实它很讲科学技术。刘学昌是和我一起搞八一式狙击步枪的,从51年搞到现在,应该是对这句话很有感受了吧。”
刘学昌:“确实,一支小小的步枪,设计和制造也不简单。”
“下一代的步枪,意思就是要比我们现在这‘三件套’先进一代,”刘鼐说,“搞枪先搞弹,搞弹先搞药。下一代的班组武器,现在还在重工业部化工局那儿。化工局负责研发新一代的发射药。有了新的的发射药,我们设计一种新的枪弹;有了新的枪弹,我们再设计新一代的班组武器。”
“刘部长,如果新子弹能有更好的准确度那就最好了。”来自总装军械处的军代表郑鹤龄说。
张连魁:“根据一线指战员的反馈,我们收集了很多意见。50式半自动步枪主要集中在有一些部队希望挑选一些精度比较好的50半加装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