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着这么大面值的钞票,5元就够了。
因为人民币旧币最大面额也就一张5万元。
“你怎么一下取了这么多钱出来呀,”周璇说,“都快两万块了。”
是取得挺多的,银行柜台里都轰动了,还好是让警卫员进去取的。
唐华:“就是想看看一堆人民币堆成小山是什么样子。这些钱大额的过两天再存回去,小额的就
放家里,徐阿姨买菜什么的慢慢用吧。”
53版人民币发行,中国的币值总算是回复到正常国家水准了。这套人民币会一直用很久,期间只有更换印刷版型,不会再发行新币种来替代旧币种了。
尤其是这套人民币中的几种分币,直到21世纪都还可以流通。
53版人民币让老百姓重新找回了“钱很值钱”的感觉,但是因为各地交通和信息传递不畅,旧币一直到60年代末,都还是可以用于支付的,只是银行不会再往外出旧币。
……
四川,广安。
离广安县城五十里,广安县恒升区供销社龙台乡分社的老陈一大早就动起来,往自行车后座抬了四袋尿素,用带子绑得结结实实,推车出门。
“老陈!这么早急着去干啥子?”
老陈回头对老婆解释:“送化肥!五队今天要给他们送十六袋,我和小刘上午一趟,中午回来,下午再送一趟。记得给我煮午饭!”
“就不能少跑一趟?屋后的地还没种呢。”
“婆娘话怎么这么多。你看现在惊蛰都过了,不把最后一个队的化肥送出去,上级就要骂娘了!”
“供销社”是供销合作社的简称,是遍布农村的贸易点和经济合作组织。1950年,供销社体系建立。1955年,大部分地区做到了一个县城至少一个百货公司,供销社和代销点正在逐渐普及到每个乡镇和农村。在许多地方,供销社和代销点几乎是农村唯一的商品买卖场所。
不要说供销社代表了农村商品交换极度不发达,在供销社之前,很多农村地区连代销点和供销社这样的商铺都没有。
自然经济时代的农村,最低限度,可以只需要两种商品:盐和铁。其他的商品,要么不是必须品,要么可以男耕女织自己解决。
铁又是很耐用的消费品,一把锄头几十年年都未必能磨秃,消耗性的必须天天使用的商品只有盐。
所以为啥古代盐税是王朝的命根子,因为只有这种东西是人人都要消费的、而且绝大多数地方不生产必须通过商品交换才得来的。
现在的供销社至少比盐摊子还多了些针线布头、脸盆毛巾牙刷、还有卖得很便宜的锄头铁犁食盐。
当然还有化肥。
现在化肥不是自由售卖而是定向供应。先完成合作化初级社的、组织得最好的社/生产队优先供应化肥。
即使排定了这样的优先顺序,重庆这大半年产的三万多吨化肥也是远远供不应求的。只能在四川省内点缀地使用一些。
……
老陈和小刘的自行车一路下坡,到第5生产队时,看见稻田里已经有农民和耕牛在忙碌了。
“这就是乡书记说的尿素。”老陈说,“就是尿的精华,一斤尿素顶顶10斤农家肥。不信你闻闻这化肥,是不是一股浓浓的尿骚味?”
村支书老孙:“这尿素真的是尿做的?我试试看。”
老孙打开一袋尿素,捻起一小撮放进嘴里。
“啊扑哎!……没错,是真尿。”
老陈:“嘿,你能分出来真假?以前尝过?”
……
“这尿素,最先用的是用作底肥,每亩地用3斤,翻地之前把尿素和草木灰拌在一起,如果还有猪牛粪那也拌在一起,扬到田里。翻地的时候千万不能浅翻,要翻个五六寸的样子。翻得浅了,肥就跑了。”
老孙:“知道知道,和以前差不多,深翻。”
“翻地后追撒两斤,泡田前再追撒3斤,注意,从翻地到泡田插秧时间不能超过10天,要不然肥也会跑。”
老孙:“知道知道,和以前差不多。”
“插秧以后返青,返青以后分蘖,分蘖的时候,每亩用5到7斤尿素,均匀撒到田里。要保证田里至少有一寸水,而且撒完追肥以后田里四五天都得有水。然后是扬花续肥……老孙,你别光点头啊,叫个会写字的过来,把我说的话记下来啊。”
……
每亩水稻施用化肥在0到10公斤的时候,每公斤化肥可增产10~12公斤粮食。施用第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