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空,普鲁士军国主义和容克军官团也被认为是引发两次大战的重要窠巢,惨遭盟国彻底根除。
冷战开始后,美国就有意重新武装德国,但要让德国重新成立军队,是个很敏感的话题。
重新武装德国的计划不但遭到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反对,荷兰、比利时、法国起初也强烈反对。
最大的反对声浪来自德国内部。从战场上幸存的数百万前德国退伍军人在接受媒体调查时,绝大多数人的反应就是“滚,老子绝不当兵了”。
西德总理阿登纳只能徐徐图之,先成立了准军事组织——联邦边境警备队,然后搭起了联邦国防部的高层架子但是不征兵。1954年底,在获得美国和法国的确定无误的支持后,西德公布联邦国防军组建计划。
1955年2月,驻德美军的军械库中,一次性拉出了110辆m4
7坦克、200多门榴弹炮和100多辆装甲车,随便刷了刷漆就交给了德国联邦边境警备队——这支一万多人的部队以前只是轻装准军事组织,结果在美国的武器充实下,再加上去年新招募的几千名志愿兵员,瞬间搭起了一个机械化师。
1955年3月,在众多记者的围观下,曼海姆到法兰克福之间举行了联邦边境警备队的首次机械化反冲击演习。乘坐装甲车或挂在m47坦克上的汉斯们沿着公路疾驰行军,抵达作战地域时,手持“加兰德”的德军从坦克上跳下,熟练地展开队形,步坦协同向目标阵地发起突击,一如十几年前的德国国防军。
这时候的德意志还不是现在的病喵,一万多人的联邦边境警备队里有近两千旧德国军人,大部分担任士官和低级军官。
看到德军正在重建以及第一次整编后亮相的联邦边境“重装警备队”,苏联默默地上调了驻德集群的兵力,并准备建立东德人民军。
……
“米-1这飞机不行,太原始了,而且太小了。”
规划海军反潜体系,这种事可不仅仅是搞个鱼雷厂那么简单。
唐华将手里拿着的米-1直升机资料册放下。
刘鼐:“苏联去年向我们推荐的是米-1,但今年情况略有变化,他们表示可以输出米-4的技术了。”
唐华:“米-4最大起飞重量7吨多,勉强够。要是能有一种最大10吨级的飞机,拿来做反潜平台就最好不过。”
米-4也就是直-5,1952年试飞,1953年投产。
这飞机……在50年代还算可以,但到60年代就迅速落后。
最关键的问题是米-4用的是活塞式发动机而不是涡轮轴发动机,螺旋桨是木质桨叶,最大飞行速度只有185公里/小时,航程500公里。还长得巨丑
按现在的状态,好用的反潜直升机至少得250公里/小时的速度、最大航程800公里左右吧。
米里设计局的下一款直升机就不用活塞式发动机,改用涡轮轴了。然而1957年首飞的米-6是个最大起飞重量44吨的怪物,这又实在太重了。
下下一款米氏直升机更经典,米-8。11吨、速度250公里/小时、航程960公里,作为反潜直升机挺合适。然而米-8首飞是1961年,服役年份是1967年。
唐华:“可能这事情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让海参做一个详细的反潜对抗推演。在引入直升机的设定下,反潜效能能有多大的提高,然后再反推回来,证明一款合格的反潜直升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性能,然后再提议苏联米里设计局、卡莫夫设计局朝这个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