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飞机是“轰”打头还是“强”打头。双发两侧进气布局,两台布里斯托尔/奥林巴斯系发动机,总推力10吨,最大起飞重量25吨。
下发的规划书里面明写了:不设内弹仓,要求每侧机翼下3个挂架,机腹1个挂架最多可以挂载4枚鹰击系列空舰导弹和1个副油箱,或是2枚鹰击和3个副油箱。
至于最外侧的那个小型挂架,现在给出的规划书里面,是挂空对空导弹的……
屠基达听到“10年”这个词,不服气地说道:“要是我们真的10年才搞出来这一种飞机,那就太对不起国家了。至少应该提前两三年吧,至少……提前一两年?”
“歼教-1全重才8吨,这个飞机一下子到了25吨,哪有这么容易搞出来。”陆孝彭说。
“您50和51年的时候协助研制防空导弹,不就是几个月就搞出
来了吗?”
“那是导弹,不是飞机,而且,唐部长在亲自参与设计。”
……
对于成飞,唐华从53年开始就给他们定好了战略发展路线:
使劲浪,可以浪十年。
当然,开辟第二条米格-17/21总装生产线这种小工作是要做的;歼教-1这种简单的飞机量产也是可以的。
不过,10年之内,成飞可以只有这两种实体产出,然后研发部门可以不停地开脑洞。
但是成都的发动机和飞机研发部门,大可以开脑洞大胆设计。比如这个战轰,要求能导弹攻击,要求机头装大型雷达,要求了航程,其他没了,让陆孝彭和屠基达自由发挥。
不但是飞机设计,在mk102发动机敲定之后,成都的发动机研发部门也接到了任务书:第一、试试给这发动机加加力燃烧室;第二、试试给这发动机加外涵道;第三、试试把这发动机改出个燃气轮机。
……
哈尔滨,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舰艇科。
“英国有个叫科克雷尔的工程师,他最近提出了一种新船型的构想,叫做air-cushion vessel,应该是翻译做气垫船。”
“原理是利用高压空气在船底和水面间形成气垫,把船体全部从水里垫升起来,从而大大减小船体航行时的阻力,这样船就可以高速航行。”
“这种高速航行的船舶在近海有非常大的用途,所以我想动员舰艇科的一些人和材料,在这个方向进行研究和试验。”
舰艇科24岁的讲师恽良讲述自己的项目构想,海军工程系主任顾懋祥一边听一边在纸上记要点。
“气垫船的最初构想比这还要早得多,”恽良讲完之后,顾懋祥补充道,“其实奥匈帝国的时候就有人设计过一种滑翔艇,就采用了气垫降低阻力的方案。你拿来的这篇论文,这个科克雷尔的构想比滑翔艇要合理得多,还做了很多具体的工程计算。但是科克雷尔只有计算过程,没有设计概念图,你能不能自己把它补全出来?”
“我应该可以。如果项目启动,我先自己再进行一次工程计算,通过之后就做设计,一年之内就可以做出工程船模。”
顾懋祥:“做这个气垫船,你要多少人、多少钱?”
“人手,七八个应该差不多了。钱我也不太清楚,大概需要一到两台飞机上那种喷气发动机,还有一两台和活塞螺旋桨发动机,然后就是一些造船的基本材料和耗材吧。”
顾懋祥:“发动机我联系一下航空工程系,应该可以给你一两台旧的。其他的……等你进入实船建造的时候再解决应该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