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4章,抢跑两天

国人为了表示我们不是纯口嗨,英国在武麦拉靶场发射了一枚云雀式探空火箭,这火箭和钱学森1954年首次发射的tk-1差不多,还没飞出大气层呢。

……

“我们不能再拖延了,每拖延一个月,苏联都有可能送一枚新的卫星上太空,我们就会受到更大的指责。”

艾伦·杜勒斯最近越来越焦虑,中央情报局从苏联获得的情报依

旧模棱两可,有的情报认为苏联的巨型火箭正像香肠一样从工厂里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然后搭载卫星升空,也有的情报持相反意见,认为苏联下一枚运载火箭可能要等个两三个月才能发射。

鉴于此前关于苏联的情报都朝最坏的方向发展,杜勒斯局长不得不重视前一个“危言耸听”的情报。

“似乎现在不是拖延,而是没法加速。”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阿利·伯克上将听完杜勒斯的催促,也只能摊手:“军械局的报告我看过。现在海军的导弹或者说火箭还很不成熟,1958年1月发射似乎是一个比较稳妥的选择。”

艾伦·杜勒斯:“白宫愿意接受风险较大的方案,比如说直接在做飞行测试的运载火箭原型上面安装一颗卫星进行发射。”

阿利·伯克:“如果艾克认为这值得做,那就去做吧,我会让助理通知各部门,召开海军军械联席会议。”

……

让美国海军一直头疼不已的雷神-dm18导弹,10月底部分成功了一次,11月美国海军马上拉出了“先锋”运载火箭的测试段打了一发,居然成功了,第一级火箭起飞,最高升到了400公里,最后掉在600多公里的地方。

艾伦·杜勒斯说的就是这个方案:马上组装一枚完整的“先锋”火箭:把经过测试的第一级、未经测试的第二级、(显然也)未经测试的第三级、一颗卫星,三者组合到一起,然后别管那么多了,赶紧在12月初给打出去。

在中情局的强力推动下,美国海军真的这么做了。

……

在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市,冯·布劳恩已经在这个小城市居住了6年。

二战结束后,冯·布劳恩被掳到美国,最后他的编制竟然定在了美国陆军,在亨茨维尔市的红石兵工厂为美国陆军设计导弹。

美国陆军导弹项目获得的经费只相当于海军弹道导弹的二分之一,美国空军的三分之一。但冯·布劳恩带着设计团队仍然设计出了“红石”弹道导弹,1957年,又研制了朱诺-1和木星-c火箭。

在催促美国海军提速发射卫星的同时,艾伦·杜勒斯也在催促美国陆军赶紧鼓捣他们的亚轨道运载火箭。

1957年12月2日,杜勒斯局长的助理来到亨茨维尔,询问冯·布劳恩和他的研究小组,木星-c火箭究竟有多大的潜力,能否发射人造卫星。

“今年7月你们曾认为木星-c和朱诺-1不可能上太空。”冯·布劳恩说。

“现在海军的运载火箭项目有很多不确定性。”助理说话很坦诚。

冯·布劳恩:“我现在也不太确定木星-c能否送一颗人造卫星上太空。……我需要收集各个小组的改进设想,逐一进行计算。”

助理:“中国人在11月20日发射了一枚中程导弹,射程和你们的朱诺-1相差无几,根据兰德公司的报告,中国人打算用这种导弹改造成运载火箭发射卫星。所以你应该对朱诺-1有信心。”

助理把中情局从美国海军、空军拿到的情报递给冯·布劳恩。冯·布劳恩打开报告,快速浏览内容,然后久久没有发声。

助理:“发生什么了?”

“我要见杜勒斯先生,”冯·布劳恩说,“情况非常糟糕,非常非常糟糕。”

……

现在艾伦·杜勒斯不在克利夫兰,而在休斯顿。冯·布劳恩和助理上了中情局的专机直飞休斯顿,冲进美国海军航天计划办公地点时,杜勒斯刚刚出席完海军的军械联席会议出来。

“杜勒斯先生,这份中国导弹试射的监测报告,你们都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吗?”冯·布劳恩说。

杜勒斯:?

冯·布劳恩抽出无线电测向站的报告,“三个无线电测向站都证实,中国导弹在飞行的中段和末段进行了两次转向。这转向角度不大,或许被你们当做自然偏航而忽略了。其实,这两次专项都是有意而为。”

冯·布劳恩走到一块黑板旁,画出了一条小幅度折角的线。

“虽然方向偏转角只有0.5度,但没有任何自然的外力能让导弹做这种

不想错过《回到民国当小编》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