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nasa还很配合地来了一段电视节目,把一架u-2侦察机刷上了nasa的涂装和大大的logo,然后嘉宾对主持人说:看,我们失踪的飞机,它长得就和这架飞机一样。大家如果在什么地方看到我们那架失踪的飞机,麻烦拨打这个电话xxx,找到之后有酬谢。
……
其实当然不是这么回事,这是美国派去侦察苏联的一架u-2被击
落了。
在中国折损了一架u-2后,美国对中国并没有停止战略侦察,对苏联当然也没停。
说起来美国用u-2侦察苏联还有几个极大的便利条件:侦察机可以从巴基斯坦、土耳其起飞,向北穿越苏联中亚或西部国土,然后一直这么飞,在波罗的海飞出苏联国土,在挪威的博德机场降落。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u-2在侦察苏联的时候不需要180度转弯掉头,因此也没有转弯掉高3000米的巨大弱点。
1960年5月1日,加里·鲍尔斯驾驶的u-2从白沙瓦空军基地升空,他这次任务的目标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与普列谢茨克之间的苏联弹道导弹基地。
加里·鲍尔斯起飞,进入苏联领空。9个小时后,u-2没在波罗的海上空出现。
飞机去哪儿了?
大概率是出事了……
果然,第二天,苏联官方发表一则声明,宣布在莫斯科上空击落了一架不明国籍的间谍飞机。
这又回到了和1959年u-2在中国被击落时一模一样的问题:猜猜看,这回飞行员有没有被俘虏?
上次就是飞行员被中国俘虏了,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后果。
为了避免再发生这种尴尬的事情,后来的u-2全都加了自毁装置,而且这自毁装置不管飞行员有没有跳伞,只要监测到飞机正在坠落、动力或机翼完全折损,它就会自爆。如果飞行员没有在被击中后立即跳伞,就一起给炸了。
就算飞行员跳伞也没关系,u-2飞机以及飞行员身上没有任何能证明这是美军飞机/军人的东西,要是飞行员落地后招了,也可以说他被严刑拷打屈打成招的。
而苏联和中国的公告语气也不太一样,中国事后第一时间发的广播就直接骂美国,显然是手里有料;苏联只说击落了不明国籍的间谍飞机。
所以美军觉得这次应该比较安全吧,就大胆地一口咬定这是一架气象观测机。
北约铺天盖地地报道“气象观测机故障失踪”,苏联则在发了第一条声明之后再也不说话。
当北约国家的新闻发酵到怒斥“你们苏联赶紧把我们丢失的气象观测机还回来,飞行员也还回来”时,赫鲁晓夫亲自上电视隔空喊话:
“艾森豪威尔先生,我必须告诉你一个秘密。当我们发布第一份报告时,故意没有说飞行员还活着。我们只是想看看美国人为了掩饰自己的间谍行动,会说多少蠢话。”
……
“美国捅出这么大一件事,还死赖着不认账,看来苏联和美国的关系要重新紧张了。”
u-2事件闹得社会主义阵营全都登上了报纸头条,国家计委和外贸部也得讨论讨论这件事情的影响。
李复春说起u-2事件,叶继壮倒是表示不用太担心:“苏联和美国在过去一年多缓和得也太过头了,都开始搞军事互信了。我们可没和美国搞这个。”
唐华:“苏联也一直在和美国做贸易,在美苏缓和前就在做,美苏缓和期完蛋之后,也还是要做。和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没什么区别。”
唐华没直接说的是,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结构,和苏联还不太一样。
中国对西方没有粮食出口,倒是要进口一些;没有矿产品出口,但已经在琢磨了;瓷器茶叶丝绸之类的特产出口还是继续有,但按总金额算不是主流。
工业品占出口额的比率竟然出奇地高。从去年起,不但计算机在出口,轻工业品出口量也上来了。
甚至包括食品工业……
上个月,总会计师看过报表之后就自信十足地讲“我们就算进口美国的小麦,然后把这小麦做成方便面卖出去,都是赚的,别看买小麦花了外汇,可转一圈外汇就回来了,而且1美元能变成2美元”。
这也是中美香港回合的时候,中国表示可以搭配进口适当数量的美国粮食的原因。
需要赚外汇的时候能出口轻工业品赚外汇;国内工资发多了商品发少了的时候,就少出口一点,商品直接投放到国内回笼货币。
“唐华,你说是6月初要去海南?”李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