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问,“说是海南基地首次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
“是的,工程院农学部第一基地。高产杂交水稻不但培育出来了,而且6月份就要开始收获。今天是5月25号,邓子飞部长好像已经在海南了,这是他的农村工作的范围嘛。”
……
唐华晚一个多礼拜去,是工程院的学部有调整,另外还有个方便之处:还能在北京看电视直播攀登珠峰。
1960年5月25日的珠穆朗玛峰北坡,8000米大本营。
8000米大本营也叫第七号高山营地,实际海拔是8100米。在这里,仰望已经能看到下午斜阳照耀下的珠穆朗玛峰封顶,雪顶反射着清冷的阳光。
中国登山队190人从5200米的高度出发攀登,每在一个高山营地扎营,就卸下设备物资和补给,然后其中的一部分队员
带满补给,继续往上攀登。有66人抵达了7050米的第四号高山营地,抵达七号高山营地的是第一、二线登山队员共27人。
在8100米营地,队员们在搭帐篷堆物资的同时,还在帐篷外支起了一架电视摄像机和一块太阳能电池板。下午的阳光虽然微弱,但也够摄像机和无线传输系统使用,如果是正午的强阳光,那就不但够摄像机工作,还能给蓄电池充点电。
高倍率的摄像机镜头,可以拍到珠峰的一些细节,比如……登山队员在峰顶展开的国旗。
最重要的是,摄像机的无线传输模块可以把信号回传到5200米的大本营,5200米大本营有更完善的设备,可以接力把电视信号一直回传……不,不回传了,5200米大本营会把电视信号朝头顶发出去。
2月26日成功发射,经过一个多月的耐心变轨和调整位置,1960年4月底,东方红-1号终于定位在了新加坡附近的赤道上空。调试结束后的第一项实际任务,就是为中国第一次攀登珠峰提供最近至海拔8100米的现场直播。
5200米的大本营,早在一周前,登山队队长史占春就把卫通设备架设好了。天线发射机指着空中的某一个坐标,然后就能把电视图像传回北京去?这可太神奇了。
其实,这次不仅是传回北京,还传到上海、天津、南京、沈阳……国内有8个城市,外加莫斯科,平壤。理论上三分之一个地球都能收到东方红一号的转播信号,只是电视卫通设备还没卖得到处都是,所以只是在上述城市可以收看。
此时的5200米大本营还有一个帐篷被做成了简陋的直播间,两名一脸高原红的主持人在排练准备。登顶过程中,电视画面场景会在5200米大本营和8100米大本营两个地方间切换。
登顶小分队没有随身携带摄像机,不过他们有对讲机——在攀登过程中,画面虽然只有远景眺望的画面,但声音可以收录登山队员的声音。
“队长,这个……摄像机,也不是十分重嘛,”贡布说,“我看可以多登顶一个人,把摄像机也背到珠峰顶上,分我来专门背摄像机就可以了。”
屈银华:“我们要保障的是登顶万无一失的成功,明天14个人从这里出发,10名队员保障另外4名队员登顶,如果5个人登顶,那保障的队员就只有9人,保险系数就没那么高了。再说了,我们带的有照相机。”
王富洲:“我说啊,大家都别忘了把功勋章揣好,到了珠峰顶,合影的时候必须有它。”
贡布:“当然不会忘。哈,还是你的勋章最多……”
屈银华:“这样吧,大家走到摄像头前面,直播就要开始了。我们先把勋章拿出来戴上,然后在那里,对全国观众讲几句话。”
“讲话?对全国观众讲话?哎妈,我的稿子呢?”